一个苏联时期的段子是这么说的:
“共产主义实现时警察还存在吗?”
“当然不。那时候所有公民都已经学会自己逮捕自己。”
段子中“自己逮捕自己”的荒谬场景,实际上可以解读为压迫性政权统治下的民众普遍存在的“自我审查”现象。
“共产主义实现时警察还存在吗?”
“当然不。那时候所有公民都已经学会自己逮捕自己。”
来源:https://2xiangzi.blogspot.com/2016/01/self-censorship.html
文章目录
1. 啥是自我审查?
1.1 本文对自我审查的定义
自我审查的概念粗略地可以说是,一些机构或个人(比如媒体和普通民众)因为害怕自身的某些言行会受到惩罚,而主动采取一些限制自身言论、行为或思考的做法。 但这个概念过于广泛,所以二翔子希望对本文之后提及的“自我审查”做一些定义,以便于更有针对性地讨论这个问题:
- 本文之后提到的“自我审查”仅指在政治方面的自我审查。比如你为了健康,过节的时候让自己少吃了两口,就不属于政治方面的自我审查,所以咱就不在这聊了;
- 与一般概念不同,本文采取“自我审查”的对象,多数情况下指普通民众,极少数情况下才指媒体;
- 本文中的“自我审查”的目的是为迎合“国家政治权力意志”而非“公民社会共识”。比如西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虽然也是一种政治自我审查,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1.2 自我审查的一些性质
1.2.1 自我审查的隐蔽性
您有自我审查吗?如果仅是简单的问被调查人这个问题,通常不会得到准确的答案,一方面是因为一个人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自我审查行为,另一方面是因为承认自己会进行“自我审查”不是件好事儿,部分人会自欺欺人地回避它。所以二翔子希望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量化一个人自我审查的程度。
- 我认为有些话是“反动的/敏感的”,所以不该说;
- 我认为不该随意评论政治(包括政治事件、领导人等);
- 我害怕因为发表某些政治言论而对自己产生不利影响;
- 我会善意提醒他人有些话政治方面的话“不该说出来”;
- 我在说一些敏感的话或字眼时会畏首畏脚,环顾四周,低声细语,像在做坏事一样;
- 我会避免接触比较敏感的人,因为他们很危险;
- 我认为应该“远离政治”。
应该说,上述问题得到的肯定答复越多,你就越可能处于较严重的自我审查状态。另外,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不说这样的话是因为我不感兴趣/持相反的立场”,但这不能说明你就没有进行自我审查,相反,会持有这种立场或态度,可能正是你长期进行自我审查的结果。
因为二翔子不是心理学家,所以这些问题可能会显得幼稚或不够准确,如果大家想出了其他的好问题,欢迎你帮助二翔子完善这个“判断标准”,二翔子在这里先行告谢:)
1.2.2 自我审查与洗脑的关联性
我们总能听到“被洗脑”或者“摆脱洗脑”之类的话,但被洗脑的概念很抽象,难以量化。实际上,一个人自我审查的力度与被洗脑的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因此,有时一个人自我审查的力度可以反映出其被洗脑的程度;反过来,其被洗脑的程度也会控制其自我审查的力度。那究竟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二翔子在这里先不说,相信认真读完本文的同学定会自己得出答案:)
2. 自我审查的危害
自我审查的行为虽然不易察觉,但危害却极大。
2.1 心理学层面的危害
2.1.1 自我审查与犯罪停止
《一九八四》中提到,要使一个人产生双重思想,需要在儿童时期(二翔子个人以为各个时期均需要)进行“内心纪律训练”,其中包括两个阶段:犯罪停止(crimestop) 和黑白(blackwhite)。对于“黑白(blackwhite)”是如何导致人产生双重思想的,二翔子在这篇博文中已经进行过讨论。而“犯罪停止(crimestop)”则正是今天咱们一直在讨论的自我审查,请看书中的原话:
如果他是个天生正统的人(新话叫思想好(goodthinker)),他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想也不用想,都会知道,正确的信念应该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感情。反正,在儿童时代就受到以犯罪停止(crimestop)、黑白(blackwhite)、双重思想(doublethink)这样的新话词汇为中心的细致的精神训练,使他不愿意也不能够对任何问题有太深太多的想法。至于可能引起怀疑或造反倾向的思想,则用他早期受到的内心纪律训练而事先就加以扼杀了。这种训练的最初和最简单的一个阶段,新话叫做犯罪停止(crimestop),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犯罪停止(crimestop)的意思就是指在产生任何危险思想之前出于本能地悬崖勒马的能力。这种能力还包括不能理解类比,不能看到逻辑错误,不能正确了解与英社原则不一致的最简单的论点、对于任何可以朝异端方向发展的思路感到厌倦、厌恶。总而言之,犯罪停止(crimestop)意味着起保护作用的愚蠢。
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会进行犯罪停止(或者说自我审查),那么就可能导致双重思想的产生,从而也就更可能被深度洗脑。至于其中具体的原理,咱们一会儿再谈:)
2.2 社会层面的危害
2.2.1 自我审查与语言改造
在《一九八四》中,比“双重思想”还有效,还彻底的洗脑方式,叫做“语言改造”,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语言的删减压缩,让人最终失去表达异见的语言基础。语言和思想之间有着非常非常紧密的联系,语言的精度决定了思考的深度(这同时反映出“定义”在问题讨论中的重要性),如果失去了表达异见的语言基础,那么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质疑和思考的能力。
相对的,思维也在支配着语言。当你想要谈及一个敏感的话题时,如果因为自我审查而放弃发声,那么此时就是思想支配语言;但如果你总是在回避一些敏感的话题,那么久而久之大脑就真的不会再去往这边想,此时就是语言决定思考。如果社会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自我审查,那么从宏观上看就是一场大规模的“语言改造工程”。
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就是发生在1958-1961年间的“大饥荒”,竟然被中共故意称作是“三年自然灾害”以掩盖其滔天的罪行。但如果你(被)限制在中共的话语体系当中,那么就不可能有什么异见,因为“三年自然灾害”这个词本身就已经明确指出这是“老天爷的原因”,不是共产党的责任。
语言改造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限于篇幅问题,只能先聊这么多。
2.2.2 自我审查对创造力的抹杀
自我审查的目的是尽可能的迎合国家权力意志,这样做本身就意味着不需要你有任何创新,只需要“跟住毛主席,跟住党”。自我审查对创造力的抹杀在“为党服务的艺术家”身上可见一斑:这些戴着镣铐起舞的人可能会红极一时,但民众忘记他的速度却比其出名的速度还要快。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创造力遭到了抹杀,创造不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2.2.3 自我审查对言论空间的打压
不少人都知道,中国拥有着极为严苛的媒体审查制度。真理部有着足够的权力去控制国内各种媒体上几乎所有的内容,但为什么还非要鼓励媒体进行自我审查呢?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媒体的自我审查比官方的审查制度更能有效的压缩媒体的言论空间。为什么这么说呢?
假设你是某网站的编辑,在决定是否报道一篇较为敏感的话题时,由于你不知道真理部的红线在哪里,所以就需要你自行揣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 你低估了真理部的审查标准,发表了文章;
- 你高估了真理部的审查标准,没有发表文章。
这对审查机构来讲是件大好事:对于前者,真理部需要做的仅仅是下令封杀稿件,然后秘密地对媒体进行惩罚(比如罚款问责甚至是关停);而对于后者,则相当于是实行了比预期更为严厉的审查,而且还是媒体自己主动这样做的,真可谓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呀:)
真理部背后的赵家人乐了,可赵国的老百姓们可就倒霉了。因为如此一来,赵国的老百姓们能够获取的真实信息就又少了许多,而真实信息的缺失使得人们无法准确的认识世界,而基于对世界不确切的认知所产生的观点往往可能会十分荒谬(比如:以为自己也姓赵):(
同样的道理,如果每个人都对自己施行自我审查,在压缩了自身的言论空间的同时,也是在压缩整个社会的舆论空间。而赵国的法律本身就很难制约权力,如果舆论监督的力量再遭到削弱,赵家仆人的权力滥用程度可想而知。
3. 什么原因导致了自我审查?
可以说,民众(或媒体)进行自我审查的最直接原因,来自其对白色恐怖的政治氛围的恐惧。那一个政权又会通过哪些手段来制造白色恐怖呢?普通民众又因为哪些方面心理素质的匮乏而给了白色恐怖可乘之机呢?
3.1 社会层面的原因
3.1.1 模糊的法律界限
没有明确的标准是最严苛的标准。这个道理至少适用于审查制度、法律法规和找对象。
以审查制度中的法律为例,中国的审查制度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审查制度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中国没有明确的审查标准(按中共官方的话更绝:中国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审查制度)。对此编程随想曾有过一篇经典的博文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后果。其中写道:
因为审查完全没有法律依据,而且审查的全过程都是暗箱操作。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负责审查的真理部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想封杀谁就封杀谁,想屏蔽谁就屏蔽谁。而审查的受害者一点办法也没有。你知道随心所欲的审查有什么好处吗?随心所欲的审查,可以让媒体时刻处于恐惧之中,从而导致媒体展开自我审查。这就是戈培尔法则(纳粹的宣传部长)——"即使不封杀媒体,也要让媒体感到他们随时可能被封杀"。在天朝,不光媒体时刻处于恐惧之中,民众也一样。民众害怕因言获罪,也对自己的言论进行自我审查。
除了根本不存在审查标准导致的在审查方面的权力滥用以外,法律中适用范围极度宽泛的口袋罪(如:寻衅滋事罪、非法经营罪)也成为政府“依法”迫害各类活动人士的利器。而与权力滥用相对的,是民众自由空间的压缩。一些人希望借自我审查来避免触碰红线,但又不知道红线在哪里,于是只能揣测,其结果就是逐渐但不断地加重自我审查的力度,直到最后一丝自由空间的耗尽。
3.1.2 审查制度败坏社会风气
长期明目张胆的存在的各类审查制度,深入赵国社会的骨髓,使得一部分人对审查制度采取接受态度,以为审查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平常事”,甚至有人会把“学会自我审查”当作成熟的标志。二翔子猜测这类人之所以会采取如此态度,一方面是因为还没能意识到审查制度对于一个开放社会的严重威胁,另一方面是因为严厉的审查是如此放肆的常态,以至于让人以为审查制度就是合理的。对此,张雪忠教授曾有过这样一番论述: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事实,以及它的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宣传,使不少中国人或多或少默认了它垄断全部国家权力的做法。但实际上,如果一种做法本身是不正当的,它存续时间的长久,并不能催生它的存在的正当性,而只能增加它的危害的严重性。一些人之所以仍在模糊地认为这种做法是合适的,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尚未清楚地看出这种做法是野蛮的。
3.1.3 监控的存在
监控的存在可谓是迫使民众进行自我审查的一个利器,其中有非常多可聊的地方,此处仅作简单介绍。
在《规训与惩罚》(Discipline and Punish)一书中,福柯解释道,无所不在的监控不仅让权威更富权势,强制遵守服从,而且还诱使个人将监视者潜藏进内心。那些相信自己处于监视之中的人们将本能地选择按照要求行事,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在受人控制:圆形监狱使得“在囚犯的脑海中形成这样一种意识,认为自己的行为永远会受到监控,以确保权力自动发挥功效”。随着这种控制深植人们的内心,公开的镇压就会销声匿迹,因为这些已然全无必要:“外部权力就可以轻装上阵,可以逐渐脱离实体的形式,越接近这一限度,则会越持久、深入并永恒地发挥作用——这可以避免暴力冲突,并可以先入为主,因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胜利。”
此外,这种控制模式还有一种极大的优势,即可在同时创造出一种自由的假象。这种强制服从的意识存在于各自的思想中,由于担心自己正处在监控之下,人们会自觉自愿地选择言听计从。这就会完全消除人们被强制的外在特征,使其误以为自己还是自由之身。
3.2 个人层面的原因
如果把白色恐怖的政治氛围看作自我审查的外因,那么部分民众自身心理素质的弱项则可被归为自我审查的内因。
3.2.1 对风险非理性的认知
在白色恐怖的政治环境中表达异见固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正是对这种风险的非理性认知,加剧了恐惧心理的膨胀。《清醒思考的艺术》一书中介绍了两种面对风险时人们常犯下的典型思维谬误。
3.2.1.1 忽视概率偏误
在1972年的一次经典研究中,人们将实验室的受试者分成两组。第一组受试者被告知,他们肯定会遭到一次电击。第二组被告知,他们遭受电击的危险只有50%,也就是第一组的一半。研究人员在试验时间快结束时测量受试者身体的紧张程度(心跳频率、神经紧张、手心盗汗等)。结果惊人:没有区别。两组试验受试者同样紧张。随后研究人员将第二组受电击的概率降到20%,然后降到10%,再降到5%。结果:还是没有区别!当研究人员提高预期电击的强度时,两组受试者的身体紧张程度都增大了。但即使是这样,两组之间也并无区别,他们增大的幅度是相同的。这表明:我们是对一件事的预期强度(电压的强度)做出反应,而不是对它的概率。换个说法:我们缺少对概率的直觉理解。
3.2.1.2 零风险偏误
人类很难区分各种风险。风险越大,其中包含的感情成分越多,降低风险对我们的安慰就越小。芝加哥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证明了,不管风险是99%还是1%,人类都同样害怕有毒化学物的污染。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反应,但很常见。很显然,我们只信任零风险。它就像灯光吸引蚊子一样吸引我们,我们常愿意投资过多的钱,就为了彻底消除微小的剩余风险。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人们本来都能更好地投资这笔钱,更显著地降低另一种风险。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找到一部分人,虽然“挺想看看墙外世界的”,但因为担心会受到惩罚(尽管受到惩罚的概率很小很小)而不敢翻墙,放弃了认知一个更加贴近真实的世界的机会。这就是对风险的非理性认知导致的自我审查所造成的得不偿失。
3.2.2 无力感的存在
上面二翔子试图用人们对风险的非理性认识来对普遍存在的自我审查现象加以解释,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忽视了侥幸心理的存在:如果仅仅因为害怕受到法律制裁就不采取犯罪,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多人铤而走险的犯罪了。但为什么没有更普遍的人“铤而走险”的捍卫自己言论自由和批评社会不公的权利呢?原因大概是其认为“这样做带给自身的利益不值得承受如此风险”,用大白话说就是认为“聊政治话题没用”,因此自我审查似乎只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自我审查的危害”二翔子刚才前面已经说了很多,而对“政治无用论”的讨论则又是一个大话题,为了避免篇幅过长,需要之后再写一篇博文才行。
3.2.3 隐蔽性对问题的放大
前面提到,自我审查具有隐蔽性,而这种隐蔽性使得大多数人不能发现或不愿承认自我审查问题的存在,这样的做法当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自我审查技术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成为理所当然和习惯,从而也就越来越不易察觉。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可想而知:(
4. 如何避免自我审查
既然前面已经分析过自我审查的种种危害及成因,现在来聊一聊如何避免自我审查。
4.1 心理学层面的努力
4.1.1 认识到自我审查的危害性
实际上,听到上述自我审查有那么多的危害,负责任的同学(包括对自己和对自己所处环境)一定已经警觉了起来,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意识到并承认问题的存在一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4.1.2 认识到自我审查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无论对媒体还是个人,自我审查都是没好处的。自我审查是一种对权力滥用者谄媚的迎合。于个人,希望通过自我审查来达到自我保护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次的自我审查已经是对自身思维的一次伤害;于媒体,即使采取了自我审查,可还是被权力滥用者所不能容忍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了,前段时间半岛电视台的微博被关就是无数例子中的一个。
4.1.3 认识到摆脱自我审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与摆脱洗脑一样,对自我审查的避免不可能一蹴而就。多年的内心纪律训练,使得一个人摆脱自我审查的过程是困难甚至是痛苦的,因为这会打破自己内心原本设好的(虚假的)安全屏障,使你暴露在一个直面恐惧的环境中,这需要你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恐惧,拒绝自欺欺人,但如果你足够自爱的话,相信是可以办到的。
4.1.3 理性看待风险
在面对恐怖的时候,理性看待风险就尤为重要。本文只介绍了一小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学书籍来提升心理素质。
4.1.4 在安全的环境中畅所欲言
这条建议可能会是克服内心恐惧时最有用的一条。解除自我审查会让人直面恐惧,所以你可能需要在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中适应这种状态。安全的环境至少可能包括:
- 与你信赖的人(比如家人或朋友)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
- 在私密日记中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 在掌握必要匿名技术的前提下,进行网络发言表达自己(此处可以看出匿名的重要性);
4.2 社会层面的努力
4.2.1 了解一些行为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这条建议同样非常务实。对于普通人来讲,虽然权力滥用者会故意模糊一些敏感行为的界限,但是从过往的经验中,还是可以大致了解一些行为的风险的。比如说,一些人拒绝翻墙的原因是担心被捕,这就显示是没必要的。而从事风险较低的活动,并学会在活动中保护自己,同样对克服恐惧有很大帮助。
对于法律工作者来说,如果能尝试推动明确法规的界限,更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
4.2.1 让他人意识到自我审查的问题
如果你发现身边人有自我审查的行为,你可以让他们了解到自我审查的危害,从而带动更多的人拒绝自我审查,这个举动虽然小,但一传十十传百,如果影响到足够多的人,相当于是对社会的一次“脱敏”。
当然,如果你暂时还做不到这些,那起码应该做到不要求他人进行自我审查,比如朋友间讨论敏感问题的时候,你不应该用“小心被逮起来”这样的话吓唬他们。
4.2.2 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九八四》的作者乔治.奥威尔曾说:“在大欺骗的时代,说出真相就是革命行为!”。你拒绝自我审查,勇敢发出自己声音的做法,不但是对自己思想负责任的行为,同时更是反抗压迫性的赵家政权的正义之举!
5. 阅读推荐
其中部分书籍在编程随想的书单中有提供。
- 《一九八四》
- 《无处可藏》
- 《清醒思考的艺术》
- 《新常识》(张雪忠著)
- 编程随想的博客:学会思考系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