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开放会议的城市之旅 ――中文网志年会五年纪事

来源:http://docs.google.com/View?id=dcf6b2vb_10cbx8vqd9

一个开放会议的城市之旅

——中文网志年会五年纪事

             

 

有人说这是理想主义者的聚会,有人说这是中国最连线的会议。 一群热衷于分享、积极尝试各类网络工具的活跃网志(Blog)作者,在2005年开始了一场尝试,他们从虚拟的网络时空中走出来,自发地以志愿者团队的形式,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中文网志年会Chinese Blogger Conference。自200511月初第一次在上海举行以来,中文网志年会已经发展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中文blogger的年度聚会。

每次会议的讨论议题以blog为中心,涉及了Web 2.0的各个方面,用以呈现中文网志空间(blogosphere)为主的社会化网络在过去一年中的巨大变化,以及最新的网络技术发展对整个社会、文化、商业、技术的综合推动力。它既不是商业峰会不是学术专会,而是每个Blogger 都有机会参与和分享的聚会。令人好奇的是,五年以来,始终由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使用各种网络工具民主地完成整个会议的准备、执行和后续传播过程。

这或许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开放的一次会议这个年会的发起人之一著名blogger毛向辉(Isaac Mao)如是说。核心成员Zheng表示,这是一个Web 2.0的会议。由于工作小组成员散居各地,大家从会议筹备、策划到邀请特色blogger、演讲者,无一不是拜网络之赐方毕其功于一役。台湾网友Vista说,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不少工作小组成员之前未曾谋面,等到他们凑齐时,竟已是迫在眉睫的年会前夕。而当年会活动正以稳健的步伐进行之际。简直让人无法联想到这是一场未经排演的Live会议

05年在上海,06年在杭州,07年在北京,08年在广州,09年在连州。让我们一起回溯这个开放会议的城市之旅。

 

上海:平等心,众生志

 

中文网志年会最早源自于CNBlog.org的核心成员在Skype里聊天时碰撞出的创意。CNBlog.org早期由Isaac MaoZheng联合创立,致力于进行blog、自由文化(Free Culture)、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等前卫网络技术文化的讨论和传播。2005年,在发展了群组blog、语音网志访谈、社会性软件在线论坛和自由文化协作翻译之后,CNBlog.org的团队决定将在线的交流延续到线下,策划组织一次两岸三地中文blogger的大聚会。

 

比特空间诞生的创意,也在比特空间迅速成长和状大,当消息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blogger加入到会议的邮件讨论组中。各地的blogger报名成为志愿者,通过邮件讨论组、BlogWiki文档进行协作,各项会务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除了上海的本地志愿者,还有来自北京、广州、福建等地的志愿者,他们通过Skype设立一个活跃志愿者频道,每个周六晚上开会,通报各项工作进展,进行分工和讨论。当需要作出什么决定时,大家就在Skype上打出“+”或者-议题进行投票。任何确定的最新进展,都及时通过邮件组和blog公布出来。持续的消息传播让会议尚未正式举行,已经在blog圈中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这是一群有趣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有背景,有的是风险投资家,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软件程序员,有的是学生,有的是设计师抱着简单而纯粹的信念——书写和分享可以让个人空间变得更广阔结和协作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他们在业余时间以业余的身份,筹办起一场300多人参与的大型会议。整个活动可以说达到专业会务公司的组织水准。他们身体力行验证了社会化网络空间的一个重要概念——“专业余(Pro-Am)理论。


浪漫的人文主义情怀自我服务的社区精神成为每个人心目中美好的记忆。第一次的尝试奠定了年会的一些传统:群体参与分工协作;多元议题跨界交流;技术创业公益教育;台上大会、台下小会;席地而坐随性分享;标签共用人人媒体;草根主义兼容并包;两岸三地特色blogger。这些传统也在后来一年一年的实践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杭州:三潭映月,众志成城

 

杭州被人们称之天堂硅谷,这里的Web 2.0创业浪潮在06年引领全国。在当地志愿者众志成城的努力下,第二届中文网志年会落地在杭州整个会议的议程和活动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展现出Web 2.0创业的整体态势。经过一年的发展,blogWeb 2.0等前卫概念和工具已经普及开来,许多参与者即是blogger网志作者,也是Web 2.0公司的创业者。首届会议聚焦Web 2.0概念的传播和偏学术化的纯粹讨论,第二届会议的议题则安排了许多和创业商业模式有关的主题,包括网络口碑力量在中国“Blog如何影响媒体公关和营销给创投上课:运营虚拟草根社区“Web 2.0的创业和投资等等。在这次年会上,知名IT博客Keso(洪波)发表开场主题演讲,分享了他自己的个人博客之旅;杨勃则从技术层面分享了开发设计豆瓣社区的心得体会。年会也开始尝试联线欧洲,进行跨越国界的实时的新媒体艺术讨论。

 

许多人在参加了第一次中文网志年会之后,便期待来年11月再次聚首。年会的组织团队也乘热打铁,陆续创建了NPO 2.0Edu 2.0Ideas Factory China等邮件讨论组,让参加年会的成员继续在线上交流公益、教育和创业等话题。这些邮件组奠定了整个社区的基础,也在第二届年会上开花结果。活跃于Edu 2.0邮件组的余杨组织了年会的教育讨论板块,活跃于NPO2.0邮件组的安猪则组织了公益讨论板块,他们都在正式会议的前一天晚上召集各自社群的活跃blogger和讨论代表,事先讨论和开会。

 

发生在正式会场之外、不在正式议程之中的三五成群的讨论和分享,是中文网志年会的显著特色之一。人们用非会议unconference)来描述中文网志年会,以此将它和其他形式化的传统会议区分开来。实际上,会场内外不拘一格的讨论和分享氛围,才是会议的真正精神所在。

 

北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07年的网志年会在北京举办提供RSS托管服务的FeedSky公司作为当地组织方代表,协助组织整个年会。在北京的Web 2.0创业公司叽歪de (Jiwai.de) 为年会提供了现场实时互动的微博客服务。会场现场设立了两块大屏幕,会场之外的blogger和会场之内的听众,接二连三地发布微博客,进行群聊、寻人、杯葛台上的演讲嘉宾,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的短消息,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分体现年会参与群体的Geek特质。

 

北京的年会也带来许多至今令人记忆犹新的话题和故事。译言(Yeeyan.com)的创始人之一张雷分享了译言的缘起和社会化翻译的梦想,飞猪回顾了播客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这些年会讲台之上的精彩分享,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文化和创业的缩影之一。这一届的年会也吸引了国际知名的自由文化活动家和网络投资家伊藤穰一先生他是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组织的轮值主席,也是风险投资家和创业家,投资和担任多家Web 2.0公司的董事,包括Technorati, Six Apart, SocialText等。他关于分享经济的发言带给人们更加国际化的互联网文化观。

 

广州: 和而不同,多志兴邦

 

2008年在广州举办的中文网志年会延续开放组织的精神,由原有的部分组织团队和活跃的年会参与者组成该年度的组织委员会,负责总体策划和协调。同时,本地志愿者团队负责当地的会务工作。这一社区自治的模式奠定了年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2008年的核心成员之一陈欢(Tangos Chan就是早先05年会议的演讲嘉宾之一。

 

参与历届年会的庄秀丽老师评论08年会时说,简陋与丰富的独特反差。简陋到老虎庙形象称之为车间会议。丰富到杨恒均赞之为丰富的思想这届会议第一次采用了主会场和分会场的平行会模式,主会场进行多元议题的嘉宾演讲和讨论环节,分会场则进行专题而深入的沙龙讨论,包括女性与博客、维基百科社群未来教育二十年蓝图、公益2.0

             

这一届年会有许多亮点晚上除了传统的自发组织的聚餐、茶聚外,会场还继续开放,台湾网友组织了别开生面的Punch Party几位来自台湾的活跃blogger分别在7分钟的时间限制内分享各自独特经历和思考。这次年会也是海外博客参与最多的一次,包括美国著名IT blogger和互联网营销专家Robert ScobleShel Israel

 

连州:微动力,广天地

 

2009年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2005年到2008年,年会一直在变化,从当初更像一个互联网圈子的聚会专注于技术话题,发展到跨界交流的聚会;话题也逐渐扩展到教育、公益、创意、人文、社会等多元议题。这一趋势在2009年尤其显著。

 

2009年的中文网志年会由公益旅行组织多背一公斤(1kg.org)联合主办,在风景胜地连州地下河举行公益和旅行自然也成为这一届年会的特色。年会的会场在地下河的入口岩石洞口,一部分在洞口内,一部分在洞口外,连接着广博天地——非常契合年会的主题广天地。山高路远,粤北的连州小城,一夜间来了一百多位大腕级人物,还有众多金发碧眼的老外,着实让当地民众受到了“惊吓”。希望自此之后,连州成为驴友们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 

 

年会邀请了知名传播学者胡泳做主题演讲除了延续传统的公益板块和教育板块之外,也展示了过去一年网络圈子的进展例如科学松鼠会、可能吧和TEDtoChina项目的分享年会组织者之一Herock评论说,这一届的年会参与者显得关注别人比关注自己更多,他们对待技术的态度,比起来,更像是’”

 

在这次的会议上,微博客成为核心的讨论议题,虽然微博客不是blog,但人人媒体、自由分享、自由表达的精神却一脉相传,可以说微博客是网络技术参与社会的微动力的典型代表之一。年会组织者之一薛莹评论说,微动力,每个人都是微观的,个体的,但是代表着这个时代。这个不安分的群体,是有想法、有理想、坚持自己价值观的一群人吧

 

永远在线的开放会议之旅

 

作为关注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的会议,网络上的交流自然也成为整个社区的一部分。每届年会虽然只有两天时间,但是网络社区的Cnbloggercon这个年会专属标签却永远在线,没有亲临现场的blogger就通过参与在线社区来参与年会。Flickr Del.icio.us FriendFeed Diigo YouTube Yeeyan Douban Google Blogs Search Technorati等各类以分享为中心的网站,Cnbloggercon 标签和帐号下聚集了参与者分享的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各类资料这些参与者的分享描绘汇聚年会的全貌,可以说人人媒体(We the Media)这一理念的最佳示范。

 

陈欢(Tangos Chan)是2008年年会的组委会成员之一,他这样写到:说起年会上的议题,其实不同的意见还是挺多的。但多元化的议题我觉得正是年会的魅力所在,所谓和而不同,在国内几乎找不到第二个类似年会这样的 跨领域,跨界的自由交流的会议了,有这么多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人能够在一年中抽出两天的时间聚在一起自由的交流和碰撞,的确是一件很难得的事。当然 更多的这种交流发生在场外,而不是在年会的议题中。年会经过这几年的发 展,我觉得它就象一个虚拟的NPO组织,也需要去考虑自己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问题,需要去运作年会的品牌,需要更加专业余地将从方方面面去完善它。正如 在年会上的不少议题都从自己的角度在阐述着Chang We Need,作为年会自身,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求变和改善。这样,才会让我们对每年的11月充满着期待

 

台湾网友Vista在参加了05年的会议之后,这样写到:值得观察的并不是这次活动的短期内容,而是这次活动的去中心化和blog参与形式,是不是揭示整个网络世界一个值得注意的发展这次中文网志年会的组织方式已经明白指出,首先它象征了某种网络民主或公民组织的可能性,再来是人人都是会议的中心,而不是以往一般的主从概念。这几点可以约略观察出未来Web 2.0对于世界的影响

 

201011月,中文网志年会将回到它的第一届举办地点上海,这一届会议主题暂定为创新意,创新业。它将延续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为中心的跨界交流,覆盖创意成果、创意工具、技术创业、公益创业等多项议题让我们再次聚首,继续不安分的开放会议之旅。

中文网志年会小档案

届次

时间

地点

主题口号

参加人数

第一届

2005115-6

上海

平等心,众生志

320

第二届

20061028-29

杭州

众志成城

300

第三届

2007113-4

北京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00

第四届

20081115-16

广州

和而不同,多志兴邦

500

第五届

2009117-8

连州

微动力,广天地

?

 

开放会议组织攻略

1. 专注分享,忘掉商机
与专业会务公司通过组织会议来赢利不同,开放会议的组织者专注于创造一个自由分享的环境,让参与者进行纯粹、自由的分享和交流,激活灵感和创意。

2.社区自治,民主决策

一个开放会议能够成功,证明其背后已经有一个成熟的社区。开放会议的目的是服务于社区,核心成员和活跃社区成员组成组织委员会,进行总体协调和头筹,确保一致性的品牌精神和活动方向。

                          
3. 群体参与,分工协作

开放会议的组织过程本身也是交流和协作的过程,每个人都是志愿者,根据各自意愿、能力和时间等情况,社区成员可以参与各类事务。

4. 品牌设计,统一识别

由于开放会议大多数属于松散性的协作组织,因此一个精彩的品牌识别设计,可以凝聚整个社区的注意力。当这个设计活跃于整个过程,并且具有历史,就会跃升为社区图腾,成为激活人们社区记忆的金钥匙。

5. 单一标签,多元聚合

在确定品牌名之后,需要确定一个和品牌名完全一致的标签(tag),并广泛传播这个标签给社区成员,让他们在多个网络分享社区里一起使用这个标签来聚合多元化的内容。

6. 草根传播,人人媒体

开放会议特别注重通过网络进行的草根传播,每个参与者和关注者都是报道者。每个人的体验和分享,汇聚在一起,描绘出会议的全貌。


7. 自由灵魂,随性分享

打造随意、愉悦、轻松的交流环境,让参与者自然进入高度兴奋的分享状态。不必拘泥于太正式化的会场,席地而坐可能是最舒适的安排。

8. 锁定日期,尽早传播
具体执行的首要原则是锁定日期,把这个日期设计到品牌宣传图片中,尽早广泛地传播这个日期,让这个日期在演讲嘉宾、参与者和志愿者的日程表上占据一席之地。

 

9. 多元议题,跨界交流
即使是专业性社区成员的交流会议,也可以从意义的层次提炼主题,设置多元的讨论议题,吸引跨社区的成员参与,达成多元思维、跨界交流的碰撞,为与会者带来更多刷新大脑的机会。

 

10. 鼓励创意,大胆实验

如果社区成员动员起来,会议进程中会诞生花样百出的创意,小创意可以立即实施,大创意可以进行实验和测试,如果效果好,可以在后续会议中继续采用。每一次会议的组织过程,都是整个社区的团体学习,是社区自我进化的一部分。

 


备用照片
2005

2005-1.jpg
摄影:时昭
相片说明:2005年中文网志年会,志愿者感言环节,来自福州的志愿者张一宁在发言。
http://www.flickr.com/photos/shizhao/68981276/

2005-2.jpg
http://www.flickr.com/photos/shizhao/60684852/
摄影:时昭
相片说明:2005年中文网志年会,麦康瑞在主持“全球化与blogger”讨论环节。

2005-3.jpg
http://www.flickr.com/photos/shizhao/68924253/
摄影:时昭
相片说明:2005年中文网志年会,会场外的闲暇玩乐。


2006


2006-1.jpg
http://www.yupoo.com/photos/iceorange/albums/20055/6315680/
摄影:小橘子
相片说明:2006年中文网志年会,志愿者合影。

2006-2.jpg
http://www.yupoo.com/photos/iceorange/albums/20055/6318061/
摄影:小橘子
相片说明:2006年中文网志年会,酒店房间的讨论。

2006-3.jpg
http://www.yupoo.com/photos/iceorange/6316344/zoom/
摄影:小橘子
相片说明:2006年中文网志年会,席地而坐是网志年会的传统之一。

2007

2007-1.jpg
http://www.flickr.com/photos/shizhao/1881457630/
摄影:时昭
相片说明:2007年中文网志年会,签到处宣传牌。

2007-2.jpg
http://www.flickr.com/photos/shizhao/1868901031/
摄影:时昭
相片说明:2007年中文网志年会,参会者在会场发起的趣味活动之一。

2007-3.jpg
http://www.flickr.com/photos/shizhao/1869743478/
摄影:时昭
相片说明:2007年中文网志年会,讨论环节之一。

============

2008

2008-1.jpg
http://www.flickr.com/photos/shizhao/3043202540/
摄影:时昭
相片说明:2008年中文网志年会,会场。

2008-2.jpg
http://www.flickr.com/photos/shelisrael/3045352312
摄影:Alex.Yu
相片说明:2008年中文网志年会,Isaac Mao在主持小会场的2018教育宣言讨论。

2008-3.jpg
http://www.flickr.com/photos/alexrun/3077429758/
摄影:Shel Israel
相片说明:2008年中文网志年会,讨论环节之一。

2009

2009-1.jpg
http://www.flickr.com/photos/herock/4089466181
摄影:Herock
相片说明:2009年中文网志年会,知名网络学者胡泳在发表演讲。

2009-2.jpg
http://www.flickr.com/photos/shizhao/4093433916
摄影:时昭
相片说明:2009年中文网志年会,DigitalBoy多届年会参与者,09年会当地组织团队成员之一。

2009-3.jpg
http://www.flickr.com/photos/shizhao/4092578817
摄影:时昭
相片说明:2009年中文网志年会,“行走40国”的黑剑在分享他的独特旅行经历。


2009-4.jpg
http://www.flickr.com/photos/herock/4090218228
摄影:Herock
相片说明:2009年中文网志年会,第一次室外会场,在地下河入口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