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一书,副标题为“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提出的问题是当下很多人关心的。只是,读完后虽不能说没有收获,但仍然有隔靴搔痒之 感。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叙述大于分析的作品。前三章基本在陈述事实,作者罗列了许多数据,其中网民构成的结构变化一节比较有意思,富于启发性;第五章,作 者对主动或被动参与网络监管的对象分了几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经营性的网络机构以及网民自身,并叙述了这几类对象参与监管的主要行为逻辑和心理动因, 是比较有特色和创见的章节。其中,对权力-资本-偏好的博弈诠释较好,尤以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这一对关系的博弈分析最有意思。
所谓“父爱主义”执政方式的提出和论述,个人认为是一个败笔,通篇论述十分主观,缺乏概念定义,不具备社会科学范畴内的普适性。且不说“父爱主义”之 “爱”,其实质还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传统伦理披上“爱”的外衣的衍伸品;光看这种“父爱主义”执政方式行为逻辑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个人私域的无节 制、无限度的干预和践踏;这种理论可以用于解释任何政府监管过程中的过度反应,包括造成对被监管人巨大人身伤害的过度反应(伤害你是为你好,父母即使犯错 也是出于好意)。在我看来,这一名词的加入没有多少必要,某些说法基本属于捧臭脚的桥段。
作者举出一年的高校BBS十大热门话题 中,娱乐类占79%,而政治类仅占21%的例子,说明“即使在网民素质较高的高人气论坛中,去政治化的特点也十分突出”,这是不合情理的。高校BBS一般 分为若干个讨论区,包括学术、校园、生活、理财、娱乐、感性等等,其中又包含数百个版面,而直接涉及时事、政治的栏目通常极少甚至没有,如大型论坛水木社 区,仅有其综合类的资讯版面“水木特快”上被默许夹杂一些时事内容。而原则上每个版面一天内只有一个话题能上十大热门话题,也就是说,因为时政类版面少或 者无,即使每天“特快”版都有一条时政类话题上“十大”,其最终比例最多也将不超过10%。而事实上,虽然划定给时政类话题的话语地盘很少,这类话题却时 常分散“流窜”到一些其他版面上并跻身“十大”,因此21%的数据,恰恰说明了时政类话题打游击战的蓬勃生命力。
作者所谓“真正 的防火长城其实在人们心中”,似乎认为网民也是网络监管的主动“协同者”。但实质却是政府的网络监管缺乏标准所致。“我本将心向政府,奈何政府没标准”, 韩寒的话一语中的。正因为缺乏统一、精确的标准,因此为监管提供了极大的弹性。而万一触犯雷区事发,次级监管者和所有被监管者往往又因“涉及政治”而导致 过于高昂的代价(网站被关,丢乌纱帽,丢工作,被请喝茶,乃至刑拘),因此大家只得主动“自律”,牺牲一部分自由,以维护自己剩下的自由。看似主动、自 愿,但实质仍然是被动和无奈。这种“自律”,恰恰是管理者制度设计的结果,是在有限的投入下把各层级的管理成本降到最低的法门。此外,民众不一定需要信息 自由,并不等于民众一定需要信息不自由。此间区别,不可不察。
但无论如何,这个话题的提出,是一个好的开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