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参与一次串联活动

作者:lonelyjames  来源:可能吧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各位访问可能吧的祖国同胞都有那个、那个、那个和那个的自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那个”还是非常不容易的,难度非常大,至今未见身边有人实践过。不过,如果把“那个”的范围扩大到网上,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每天都有机会行使我们的这项光荣的权利,来表达我们对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的热爱。

LonelyJames_153706

为什么要发起网络串联活动

我们可以把在网络上有组织或者自发的,通过各种方式表明共同立场,并且有较为一致参与方式线上活动,归结到一类。在本文中把这样的活动称为网络串联活动

由各大门户网站和商业公司组织的活动,铺天盖地的宣传甚至出现在电视广告和街头广告里——当然,这些宣传热点事件和企业产品的活动也是网络串联之一种。不过我们主要提及的,是完全由网友组织议题不会被商业或其他因素所左右的活动。

s01

和现实生活中的主题聚会相比,网络串联活动有以下一些优势:

  • 参与方式简单。你要做的只是写一个网名,在博客上贴一张贴纸,或是仅仅轻点一下鼠标。
  • 付出的代价较低。不需要顶风冒雨,风餐露宿,舟车劳顿,断指切腹等等。而且,一般允许使用网名或匿名(但大多数活动组织者都不推荐匿名)。
  • 参与热情高。因为前两条,当然会吸引很多人去参加。至少,这会比参加线下活动的人要多得多。
  • 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在形形色色的参与者中,肯定会有人即使相距千里,也跟活动组织者的所见略同。网上的偶然相遇,很可能成就一段线下的美妙情缘。

相对的,网络串联活动也有其不足之处:

  • 乱入者众。肯定会有为数不少的人,只是出于恶作剧目的参与活动来捣乱。相对的,我们也无法鉴别。
  • 向现实贡献的转化率低。如果没有办法促成对串联对象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网络串联就会停留在精神上的支持层面。
  • 容易形成内部帮派和纷争。人一多肯定要有点儿内部矛盾,而线上活动的参与者谈的问题都很“实际”,缺乏了线下闲谈交流的润滑,对细节问题意见的分歧容易扩大化。这一点在参与层次比较深的活动中体现更明显。

总体而言,在网上参与一次小小的串联活动,是非常容易培养我们对公共事务和兴趣爱好的参与感和成就感的。网络串联活动可以用来:

  • 表达我们的社会事务主张
  • 表达对公益事业的关注,或者对特殊群体的支持;
  • 表达个人对某件特定事情或某个人的态度(偏好);
  • 或者,只是为了发起一次小小的同好聚会;等等。

轻松参与网络串联

贴纸串联,表明你的态度

喜欢自己的人,可以在茶杯啦、日记本啦、电脑什么的上面贴上自己的大头贴;喜欢苹果的人,会把iphone附带的白色苹果贴纸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在网上贴一张贴纸,并不像在现实中获得贴纸那么困难。因为网上贴纸的本质,往往只是一张普通的图片,顶多是flash条幅而已。甚至不需要学会HTML,我们都可以利用别人提供的代码,贴进我们的blog模板。木贼同学曾经专门撰文介绍过网络贴纸,传送门在此,敬请瞻仰。

2009-11-4 11-15-42
访问:
firefox各种贴纸

为了更方便的发起贴纸串联,以及统计跟踪自己的贴纸获得了多少人的响应,网上出现了专门的贴纸存放网站。做好贴纸以后,可以上传在贴纸网站的服务器,并获得一个专属的网址。通过网址转接,每一次有人通过张贴的贴纸点击你的活动页面,点击量都会被统计,你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人通过你发起的贴纸了解到你想传播的信息。当然,你在这里也能找到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贴纸。

2009-11-4 11-16-55
访问:
stickeraction.com

其实,类似贴纸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变种。比如,在你的MSN昵称前面加一颗红心,或是在QQ昵称前面点一支蜡烛什么的。下面这个活动是微软官方组织的“签名串联”活动:加入特定的字符串,你的昵称前面就会显示一个“I’m”的小图标,连起来读就是“I’m LonelyJames”这样的。你可以用这个来支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防止贫困和饥饿的组织等。而且,微软真的会捐出真金白银给那些组织。

2009-11-4 11-18-52
访问:
I’m Making a Difference

公开签名,说出你的心声

这似乎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串联方式。就在不久之前,我们可以在各大门户网站看到各种各样的签名、留言区域,不断有人类或马甲涌入,表达祖国60岁生日如何让自己激动得高潮迭起。

2009-11-4 14-53-08
访问:
新浪网国庆60周年签名征集

网上签名让我们不必像1997年那样,举着一条超长大红条幅到处找人签名,再气喘吁吁举回北京。

2009-11-4 14-55-25
音乐电视《1997,永恒的爱》截图

如果网上签名必须留下身份证复印件来证明你不是马甲,恐怕参与者比现实中签字的都要少。事实上,拿笔在布上签的字往往也是笔名。但是,假如由一个完全实名制的网站来举办签名活动,你的参与就在不知不觉之间显示了你的真实身份。

2009-11-4 14-36-18
人人网活动的留言页面

乱入其他线上活动

给大家看一条消息,在QQ、人人或是其他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条消息的请举手——

现在有一个全世界的年轻人最喜爱的游戏—ClickClickClick—恐怕也是史上最无聊的一个游戏了。
游戏非常简单,只需要到这个网站上去点击鼠标就可以了。网站会根据你的IP判断你所在的国家,然后把你的鼠标点击次数累加到你的国家上去。而最令人们血脉 贲张的是,它会根据点击次数,对各个国家进行排名。目前匈牙利和日本分别排在头两名,台湾地区第三,香港地区第七。日本人甚至开了一个wiki,来搜集相 关的各种消息。而在匈牙利这更是成为了全民运动。
中国目前排在44名。热血的人们,现在终于到了你们为国争光的时候了,上吧!

如果你看的意犹未尽,还有一条:

美国cnn就慰安妇问题是否应该道歉进行投票,日本发起大规模的no点击,比例超过yes.
请大家点击yes(屏幕左中偏下位置).支持一下中国,小日本已经81%了。不是病毒,请大家放心!!!!
小日本果然疯狂,竟然已经投了500多万票了,大家加油

当然,你在屏幕前面举手我也看不见,不过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不会对这样的消息感到陌生。这就是网上串联活动的“超级无间道”——带领不明真相的群众,乱入其他线上活动,这样做的结果有时让人瞠目结舌,哭笑不得。

乱入党的出现应该说和各种选秀活动的粉丝团一脉相承,不过粉丝团只是在本节目的活动范围中体现立场,用短信、嘴、脚等工具投票。面对几乎一样的热情,他们的区别在哪儿呢?就比如说,

  • 你从一开始就是曾轶可的粉丝,专辑都要下载来循环听,而且对她的竞争对手也比较了解,你是粉丝
  • 可是如果你只是着迷于曾哥的传说,抱着对曾哥教的信仰给曾哥投票,对其他选手漠不关心,你这就叫乱入了。

其实,乱入并不都是如上面那样被人排斥的。乱入这个武器,用对了地方,就能收到好效果。试看CCTV评选体坛风云人物的过程中,网上对Sky风起云涌的投票支持引起了多大的反响。


访问:cnBeta报道页面

典型的网络串联活动举例

一部分网络串联活动首先是为了宣传电脑产品或软件而开展的,比如Spread Firefox;另一部分则缘起于网络聊天室中出现的紧急救援的帖子。还记得中国互联网的初创时期,清华女生朱令的铊中毒事件成为国内第一起获得较大影响的网上营救行动。那时虽然没有统一设计贴纸什么的,但是大家的参与热情却空前高涨。互联网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也脱离了“虚拟”和“虚幻”,变成我们现实生活的自然延伸。

如今,网上到处都有串联活动,方便你来表现自己的立场或者声援某人某事。我们按照以下类别各举一两个例子:

IT界的串联活动

  • Spread Firefox:他们靠着粉丝的力量,孜孜不倦的传播Firefox浏览器,让它的下载量记录屡屡被刷新。
    2009-11-4 11-14-51
  • 反百度联盟:集合了受委屈的站长们,还有对百度感到不爽的普通网友,也许还有竞价排名广告的受害者。
    2009-11-4 11-25-35

有关公益事业的串联活动

  • 微软I’m计划:参与方式简单易行,比尔大叔不愧为有钱没地方花的富人们的好榜样。
  • 多背一公斤:无需多言的国内领先的公益慈善组织,也是本次2009年中文网志年会的协办方。
    2009-11-4 11-27-30

有关社会公众议题的串联活动

有关兴趣爱好的串联活动

网络串联从线上到线下

网络串联活动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寻找和你拥有一样目标的人,如果你在3亿人里挑出几十上百号人,约他们一起到街上去“快闪”,或者举办个同好会,完 全不成问题。因此网络串联活动和线下的活动还是紧密相关的。很多以前没见过的新鲜事物都是通过网络从境外传进来,再由国内的爱好者组织发起“山寨版本” 的。比如:

等等。

网络串联在现实中体现的强大力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

  • 几年前,虐猫事件和“卖身救母”事件都引起了论坛网友背上旅行包,到事件发生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网友“八分斋调查“卖身救母”事件时亲赴当事人所在学校,到处走访,做出了厚厚一叠调查报告,还另附录像光盘,比专业的侦探公司都到位。
    BDBC566694A320840928170981427D4F
  • 2005年法国巴黎的街区爆发骚乱,新闻描述,青少年们通过网络互相召集,法国政府对网络可能引发的群体暴力倾向忧心忡忡。
    FRANCE VIOLENCE
  • 在我国被一部分人称为“公民社会元年”的2007年,爆发了足以被写入史册的厦门px事件。以连岳为代表的公民知识分子在博客撰写文章,呼吁民众在“那个”的时候保持克制和理性。也正因此,这一事件奇迹般的得到了和平解决,以工厂和政府的让步,市民们的最后胜利告终。
    xinsrc_3820105070907765247213

现在,各种各样的同城信息网站为人们线上预约举行线下活动提供了方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召集到足够多的志同道合之人,也让网络串联活动能起到更明显的效果。

  • 豆瓣“同城”页面涉及的活动多种多样,其中有很多知识文化有关的活动预约,比如一起看展览,听演唱会,听讲座,或是知识交换等等。
    2009-11-4 14-31-02
  • 人人网“活动”页面则有很多大牌公司针对在校大学生举办的活动。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分享日志等方式,以完全实名制的方法进行交流。
    2009-11-4 14-35-38
  • 还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网站分类信息网站,国内比如搜房网大众点评网58同城网等;国外则首推Craigslist
    2009-11-4 14-40-20

表明自己的态度很重要

3d743c426c
1988年3月28日,人大代表黄顺兴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反对意见。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不管在网上还是在现实中,轻易表明对某事的态度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我们暂且不论这一观点为什么会产生,至少想要对任何事情都不表态的想法,在现在的社会里不太可能实现。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有时候,不表态、不参与,也是一种态度

我们只拿一个电脑方面的事作为例子。看看你的笔记本,键盘下方一般都有几张贴纸,包括Windows徽标、处理器标识和显卡标识等。可能我们对这些并不怎么在意;但是,

  • 相对于那些把Ubuntu的大号贴纸贴在醒目位置的家伙来说,或者相对于只认前盖上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的家伙来说,Windows徽标显然就是一种态度。
  • 抱着Windows XP不放的人们,和拼命劝说人们安装Windows 7的人们,他们的态度体现在Windows徽标的颜色上。
  • 同样,Intel+nVidia和AMD+ATI的对比也是一种态度的表现。
  • 至于选什么牌子的笔记本,那就是一种相对而言更明显的态度。

我现在想提的一个问题是:

  • 我们看到大号的Ubuntu贴纸,可能会摇摇头:又碰到了一个开源粉丝。
  • 我们看到光滑如镜的苹果徽标(特别是当Mac机器上一直在跑Windows XP的时候),可能也会摇摇头:又碰到了一个有钱的。
  • 那么,为什么Windows徽标贴在我们的笔记本上,就不会引起我们的任何感触?

难道我们可以认为,贴了Windows的徽标,就表明“我没有任何态度”了吗?我们又是以什么为依据,给苹果机的使用者大多贴上“有钱”的标签?

所以,这个很简单的事例,体现的是其背后隐含的刻板成见。如果我们不能发现自己的立场,就很难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所以,如果你的意见是少数,也很难有人站在你的立场上想问题——尽管你可能坚信只有你是对的。

表明自己的态度很重要。至少,表明你比起IE来,更喜欢Firefox或者Chrome;比起百度来,更喜欢谷歌(或者反过来),这对你没什么伤害。相反,你可以通过表明态度,找到你的支持者,从而让你们有机会抱团取暖,相互关照。

实际上,

所以,不要害怕多加一张贴纸,或者多签一个名——因为,我们自从很早以前,就一直站在一起

寻人启事的分割线

上次写文章似乎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真的很抱歉。

有一位热心读者曾经给我的电子信箱发了一封邮件,询问我一个关于可能吧的问题。接到那封信的时候,我觉得受宠若惊。就像我在CB的稿件得到大家热烈的讨论,被广泛的转载传抄一样,我感到在可能吧的经历是奇妙和难忘的,值得我继续为之努力。

可是,本打算随着我的新文章附上对这位读者的回复,哪知一拖就是这么长时间。我的一个同学在蹭我电脑的时候,误把我的收件箱给清空了…于是,就连那位读者的email地址也没有留下。

真是非常脑残。在这里也希望那位读者可以看到本文,如果你再次给我来信,我会马上把准备好的回复发给你。

希望这样让人振奋和感动的事情再多一点。


1 条评论:

Unknown 说...

这也写得太长篇大论了些,还是精简一点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