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非常不理解“凑热闹”、“看热闹”的人。总是心里暗想,那得是多没事儿干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儿?——尤其注意到一张张正在认真围观却表情空洞的脸的时候。
然而,渐渐地,竟然发现“围观”实际上也有它自己特有的力量。
首先,有些人和事本身就是有“表演欲”的,在围观者甚众的情况下会将其行为自动放大、夸大,使冲突更为戏剧性——某种意义上更为真实,更为震撼。
其次,有大量的重要事实恰恰是因为围观的人太少才“竟然被淹没”。一旦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人们会把“围观”这个词换作另外一个更具正面意义的词汇——“关注”。过去的孙志刚案邓玉娇案如此,而毒奶粉事件以及最近的上海倒钩事件亦如是。
最后,如果这其中竟然有人尝试阻止围观,围观的意义就被无穷放大了。
很多的时候,作为非当事人,自然处于“不明真相”状态,于是大多只具备“关注”资格,以防“见解偏颇”。而对于疲于奔命的普通人来说,“关注”都是时间上的奢侈,于是“围观”就成了一种必要的姿态。
昨天又提及“我们害怕”,有读者批评,说
博主所谓的“我们真的害怕”能够得到很多人的共鸣反映出中国有这样的一类人。这类人无辜而又软弱无力;他们又是如此嬴弱可欺,在不平等的环境下苦苦生存,俨然受到了莫大的委屈。看似惹人怜惜,实则令我不齿。
“恐惧”大多数情况下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有些时候只有“恐惧”才是真正进步的动力——人们因为害怕遭受同样的厄运,所以才会“齐心协力”寻找对策。
在网络上“围观”一下,或者“组团围观”(twitter上最适合干这事儿),某种意义上是有意义的,值得去做的事情;一不影响交通,二不制造混乱,并且时间精力上的开销还很容易承受得住,几乎只有正面效果。
哦,对了,刚听说成都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们罢工了,我要去围观一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