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报道者,凸凹前行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4b2ce00100f25b.html

公民报道者,凸凹前行

中国新闻周刊2009033期
2009年09月04日11:48   中国新闻网

 提要:他们不是愤青,也不是暴力者,甚至不是参与者,他们只是记录者

 文/纪学龙 本刊记者/罗雪挥


你是公民,你也是记者。

广州,凸凹酒吧,提供凸凹牛肉,据说泡制过程长达3小时,是这里的招牌小吃。

在这个小酒吧聚会过的人包括茅于轼、张鸣、皇甫平,以及一些知名媒体的老编辑、老记者。这里供应客家擂茶、客家娘酒,主人则是留着大胡子,有着汉子风范的客家人北风。

经营之余,北风是堪称“专业”的公民报道者。从2005年10月20号开始,每一 周北风都有一篇“网事一周”,记录过去一周中国互联网的大事,“我关注的是网事对生活的影响,或者叫相互影响。”北风最近发布的“网事”包括:马来西亚否 认安装“绿坝”;宁夏立法禁止“人肉搜索”……  

湖南,长沙郊县的一个小镇。  

小镇青年周曙光,每天早上9点多起床,吃点东西,上网,看到有趣的事情,就多留一 会,否则就打打游戏,找朋友打球。他干过的正经的谋生职业包括卖菜、开网吧,曾经骑着一辆三轮摩托,在车尾写上“为人民币服务”,在大街小巷转悠着卖豆腐 和蔬菜。如今,他也偶尔接点小活维持生计。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镇上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他是个公民报道者。周曙光曾被媒体称之为“中国公民记者第一 人”,左拉这位普通网民广为人知。

    2007年厦门PX事件,北风行进在这场著名的“散步”中。但是他不认为自己是参与者,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记录者。他将现场情况连续用短信发给好友令狐 补充,再由令狐补充传至牛博页面,有时一分钟便更新一次信息:“散步”的线路;市民买了水放在路边,给“散步”的人们解渴,场面感人;“散步”现场唱起了 一首关于鼓浪屿的歌。

    连续两天,令狐补充从清晨7点开始,只有一项任务,对着电脑,等待着手机的振动。北风的短信成为“散步”现场唯一的信息源。

    2007年,重庆杨家坪“钉子户”事件,周曙光自费来到重庆,一下车便直奔现场。由于现场只对记者开放,周曙光只能在外围转悠,用手机拍摄视频,传至博 客。尽管被人批评记流水账,周曙光还是把一些平面媒体忽略的细节补充进去。有网友评价说,周的报道“使事实在某些方面呈现出更加真实和完整的面貌”。甚至 在焦点逐渐暗淡,事件平息之后,周曙光还一直留在现场,直到楼被拆去。

    此后,周曙光声称以个人博客报道社会新闻。他还应邀帮助拆迁户维权,接受付费,提供服务。尽管收取费用的做法引起很大争议,但他本人并不认为这有悖公益,他说,他做的只是技术支持,而做公民记者则是偶尔客串。

    2005年10月,美国新奥尔良市遭受“卡特里娜”飓风洗劫,满目疮痍。CNN的网站主页上立刻增加了一个栏目——“公民报道者”,通过这个栏目刊登了大 量普通网民发出的有关风灾的文字和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场灾难的全过程。而最早一鸣惊人的当属美国德拉吉个人博客网站,1998年率先揭露了美国总统克林 顿的“不适当关系”。

    本世纪初,公民信息报道开始渐渐在中国发展起来。方舟子、和菜头、连岳、冉云飞、五岳散人……中国的公民报道者数量惊人。普通公民随时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 闻以帖子或者博客的方式,发布在网上,从而引发全社会的关注。所需要的装备极其简单,公民记者周曙光一度的标准配置是:一架老旧的佳能相机,200万像 素;一个花250元买来的黑莓手机,可以直接上网;一台二手IBM笔记本电脑,外壳还用白色的胶布缠着。

    与老外“民记”着重灾难报道,乃至提供娱乐性信息不同,中国报道者充当的是公共卫士的角色,几乎每个公共事件都被中国“民记”们抽筋扒皮,比如周曙光今年 制作的新闻专题,囊括了开春的央视大火、杭州飚车案等。与传统媒体相比,公民记者的原生态报道,或者不符合专业标准,乃至有些情绪化,但是提供了更加丰富 的信息。

    “不管单个公民是否真正能被称为公民记者,但作为公众表达而言,网络已经提供给了普通人以表达的机会。民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其表征就是公众表达的显 性化,以及公众舆论影响力的提升。”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涵涵如此看待这一现象。她在大学里开设了一门《公民记者》课,她认为公民记者作为一个 词语,从它流行的轨迹来看,实际上蕴含了草根的权利吁求,而中国网络言论的生存状态,往往也是中国公民报道者的生存写照。

    “网络不仅仅是空谈,还能组织并体现力量,”北风提及邓玉娇案,认为这是网络民意的成功。

    “他是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报道者”,令狐补充这样评价自己的好友北风,“他所做的更多的是呈现事实”。在石首事件被吵得沸沸扬扬时,网络上又爆出更加耸人 听闻的东明事件。但北风并没有同时跟进,他认为“信息可信度甚低”,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过滤机制。北风相信互联网有纠错机制,“真理越辩越明”,只要 一个人说错了,很快会有人站出来纠正,所以北风常常说:“你可以不follow我”。

“只要社会环境的走势是民主化的,那么公民报道者的生命力就会保持旺盛。”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涵涵总结。

     现实生活中的北风不是一个愤青,更不是一个暴力者。“他很善良,他对社会、对人都有着很深的责任感”,好友老“蚂蚁”如此评价他,“无论是厦门PX事件,还是汶川地震,他都表现出对人生命的尊重,他关心的是更多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