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开启的中国互联网“行为艺术”

作者:武茅  来源:时代周报

7月31日,获得取保侯审的郭宝峰终于回家和妈妈吃饭了。

郭宝峰因在网上传播“严晓玲遭轮奸致死”相关信息,7月16日被福州马尾警方以“涉嫌诽谤罪”拘留。知名律师刘晓原在其博客中说,郭宝峰是被网友用明信片“喊”回了家。近两个星期以来,“明信片”成为中文推友(Twitter用户)圈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被明信片“喊回家”的郭宝峰

郭宝峰在Twitter的用户名是amoiist,他是一个比较知名的中文用户。他是继游精佑等人之后因同一个案件被马尾警方抓捕的第六个网友。7月16日当天,郭宝峰在Twitter上发出的最后两条信息是用英文写的:当天凌晨5时,他发出求救信息“i have been arrested by Mawei police, SOS”(我被马尾警方抓捕,求救),20分钟后,他再发出一条信息“Pls help me, I grasp the phone during police sleep”(救命,我在警察瞌睡的时候拿到电话),此后,这个用户沉寂了15天。

两条信息牵动了Twitter中文用户的心。基于对郭宝峰的了解,没有人相信他的言论会触犯刑法,网络传播信息却招致牢狱之灾的遭遇也激发了推友们的义愤与同情。当天上午,就有网友接连转发“郭宝峰,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网帖以示抗议。就在郭宝峰被抓捕的当天,“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话在百度魔兽吧爆红,成为网络流行语。这句话此时与郭宝峰的个人遭遇产生了奇妙的结合。中文推友接连转发的“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网语,不仅仅是亲情的呼唤及孩童时的记忆,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22日,在网友们的协助下,郭宝峰的家人被警方告知郭宝峰关押在福州第二看守所,郭宝峰向外传达了他拒绝承认有“诽谤罪”的信息,郭宝峰希望家人能寄些衣物及零用钱。这些信息都由其家人通过Twitter得到及时披露。推友们的线下声援行动随即展开。

从线上到线下行动的延伸

当 天,即有推友提议给郭宝峰写信以示声援。网友“北风”提出发起“一人一张明信片,喊郭宝峰回家”行动的倡议—在所有寄出的明信片当中,都写上“郭宝峰,你 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北风”公布了福州第二看守所的详细地址,建立了一个寄送明信片的登记及展示页面,所有寄出明信片的网友,都可以将明信片的照片拍摄 下来,上传到网络后,将姓名及图片网址登记在展示页面上。“北风”认为,即使在看守所的郭宝峰不能收到明信片,网友也可以通过展示页面体现活动的效果。网 友“安替”在当天即寄出书籍及明信片,一场由网络发起的线下展示网络意志的“明信片”活动就此展开。

更多的线下活动也在推动着“明信片”活动的开展,深圳网友张扬(Twitter用户名为digitalboy)甚至在自己的购物网站(http://www.geekcook.org/)上打出标语支持郭宝峰,并且向网友承诺,只要给郭宝峰邮寄一张明信片,只要有照片为证,张扬就送出一件自己设计制作的T恤衫,数十名网友得到了张扬寄出的礼物。

在活动展开的同时,网友也同时发起募捐,为家境贫寒的郭宝峰筹措费用聘请委任律师。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在山东的一个相同性质的案件“曹县帖案”取得戏剧性的进展。24日,主角段磊获释,曹县检察院以现有证据不足不宜公诉为由撤回起诉,案件相关的7名人员被问责。《严晓玲案》同案的几名律师于29日发出“法律意见书”,要求福州马尾公安局汲取段磊诽谤案的教训,撤销网民诽谤案,不追究网友刑事责任。

7月30日,郭宝峰家人接到警方通知,称可于31日为其办理取保候审的手续。31日下午,郭宝峰在写下保证书,家人办理完取保候审手续后,走出了福建第二看守所。据网络展示页面的不完全统计,数以百计的明信片被寄往了这个看守所,寄出地涵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郭宝峰获释后在Twitter上表示,所有寄给他的明信片均被看守所扣留,他并没有收到任何明信片。没有人可以估计,在短短一周内寄往看守所的数百张明信片对郭宝峰的获释起到什么作用,但发起者之一的北风认为,这次“明信片”行动,毫无疑问已经将越来越强烈的网络民意转变成现实中的力量。

不仅仅是“行为艺术”

《华 商报》一篇评论认为,寄送明信片这种“行为艺术”表达的是一种公众的关注。评论说:“这就是眼光的力量。眼光的力量在于见证与记录,所有的罪行都害怕见证 与记录,罪行总是喜欢躲在阴暗的角落悄无人知地进行,它总是害怕被围观被人关注。”评论同时鼓励这种行动:“当每一个人都不是单独无援的原子,而是被邻里 守望的眼光看护着,罪恶会因此而收敛。”

向特定的人群寄送明信片表达支持,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30年前,旅居德国多年、返台参加台湾人权运动的赵有源牧师,在1979年得知美丽岛事件爆发后,随即在1980年 的全德基督徒大会中,向与会者阐述台湾戒严令与人权状况,号召德国青年寄明信片向台湾政治犯表达关心,同时藉此告知台湾政府,国际人士严密关切此事件。数 以千计的德国人向素昧平生的台湾人寄发明信片,尽管在严密控制下,没有一名台湾政治犯收到明信片,但这项运动却对台湾政府形成了压力。

一 篇公开发表的署名“上官本寂”的评论文章认为,“在实际的政治架构中,大众并没有多少参政的空间,但在网络行动的支持和干预下,大众起而论政,同济互勉, 自助启蒙,原本不可逆的政治决策及作为将遭遇阻力。网络已经可以对政治施加压力,它正式加入政治场域,改造政治格局。”文章甚至乐观地估计:“网络行动为 公民社会和NGO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通过一次次的行动计划,人权会愈发靠近,以网络民主或民营的网络政治为统领,行动者有力量。”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