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也接受“焦点访谈”的访问,我想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看:
第一,真假问题
高也面对镜头的表述,是他自己真实的想法还是预设的台词。预设的台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编导预先写好,(记得见过这样一张照片,一位电视台记者,举着一张写满字的大纸,让街头民众按稿子接受采访,配合拍摄},还有一种事先明白了编导或者记者的采访意图,主动配合。
到底是真是假,考验的是高也的诚实,新闻编导的诚实,媒体的诚实。他所供职的媒体有必要做出澄清,前线编采人员有否涉及“导演”新闻。
第二,是否有利益冲突
如果高也说的就是他所想的,而他本身确实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这也是一些评论认为,采访没有不妥的理由。
但高也作为一个实习生,雇佣关系成立,他的身份,是媒体的临时员工,更重要的是,他有从这家媒体拿实习工资(如果没有拿,那就是违反了“劳动法“),采访一个和自己所供职媒体有金钱关联的人,肯定会产生利益冲突的问题。
但是利益冲突这个问题属于新闻伦理,也就是新闻操守中的一部分,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要求,有的严格,有的宽松。
曾经有个去职的同事采访街头乞丐,这是非常困难的采访,因为没有人愿意对着摄像机。为了让对方接受访问和拍摄,同事给了当中一位一些钱。在同事看来,他这样做,只不过为了找到一个乞丐开口,完成采访任务而已。因此采访完毕,还很兴奋地告诉主管如何做到这个访问。结果,这段采访没有被采用,很简单,主管认为,这违反了新闻采访操守:不能够和被采访对象之间产生任何的金钱交易。而问题还在于,如果这个同事没有主动提起,她的主管是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而大部分的时候,主管不会很认真的询问,这样的新闻是如何采访到的,基于对同事的基本信任。
却又不少滥用信任的事例。比如记者声称现场报道,其实正在酒店叹着冷气,看着当地电视台,打着电话。纽约时报就发生过刊登了一封自称是巴黎市长的来信,结果被发现是假的,原因是编辑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确认。如果前线编采人员滥用这种信任,受害的不单单是读者,也包括媒体本身,当然自己。只是,很可惜,不是每一次的欺骗都会被发现的。
新闻媒体的操守要求,有的一开始就起点很高,这是因为媒体经营者对自己的高要求,长远眼光,有的则是随着受众的要求不断的增高而进行的自我调整。从高也的事件可以看到,受众的要求越来越高,媒体如果不能够严格用高标准的新闻操守要求自己的话,就会产生公信力被质疑的情况。
如果高也是自愿或者不自愿的配合采访,那真的让人担心,他在学校课堂上学习的所有有关新闻的理念,要末本身就是错误的,要末就从他上镜这一刻开始,被彻底颠覆;如果高也到现在还觉得很委屈,因为他讲的就是他的真心想法,那末觉得可悲,因为学校的新闻课堂,居然没有教会学生基本的新闻操守和伦理,而新闻伦理是新闻系学生不可缺的一课。而更让人觉得可悲的是,当他进入媒体之后,他的前辈们,没有能够言传身教。而根本原因在于,在媒体当中,从来没有这样的要求和环境。
对于高也还有他的朋友的人肉搜索和攻击无法解决问题,与其责备这个年轻人,不如批评他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媒体所存在的问题。因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也,肯定不止一个。
希望尽快听到有关情况的说明,如果真的只是一个“低级错误”,不是故意造假,也希望高也听到了这些责备甚至谩骂之后,不要只觉得委屈,而是能够明白自己到底错在那里:
绝对不是说错了什麽,每个人都有表达的自由,而是为什麽不能接受访问。如果高也决定,将来还是要进入新闻行业,希望这件事情能够让他,还有很多其他的未来新闻同行明白,做新闻要讲操守,有一门课必须要学,那就是新闻伦理学。
在新华网上找到一篇文章,国外一些媒体关于“利益冲突“的具体规范,或许,把一些规矩明文规定下来,对前线采编人员,对媒体本身,对读者,都会是好事情。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9/16/content_3499684_1.ht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