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月花号到出走社――对一个微型网络公民社会的观察和剖析

作者:小撮   来源:沧海一撮
 
1、何处寻找五月花号?

1620年,一艘叫五月花号的帆船由英国普利茅斯开往美洲大陆,船上的乘客是不甘心被英王穿小鞋的102名清教徒,他们相信前方的新大陆才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应许之地”。为了建立一个长治久安、让大家都能接受的社会,这帮人没等到船靠岸,就急火火地签了一个公约:“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耀,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地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被认为是对这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合适、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前面的那三个“为了”,就象“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一样,都是套话,可以忽略不计,真正的干货是后面那几句,它意味着,这些人即将在一片处女地上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公民的自由结合构成这个社会的基础,政府由公民同意才能成立,并且依照大家制定的法律来治理。这个公约看起来好象挺空洞,挺枯燥,它却象一段强大的基因,深深潜入那一船乘客的肉体和灵魂,以那一船乘客作为载体,在北美大陆扎根、萌芽,最终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美利坚合众国。

五月花号,是美国的摇篮,也是公民自治的象征,在今日中国追求自由民主宪政的人群心目中,它拥有神话一般的魔力。极权笼罩下受煎熬的我们这群清教徒,多么渴望驶来一艘五月花号,将我们载往那朝思暮想的美丽新世界啊。

然而,哪里才是我们的新世界,何处寻找五月花?带着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小实验,这就是出走社。

2、作为网络社团的出走社

出走社是我创建的一个网络社团。在简介中,我写道:“出走社是一个以爬野山为外在形式的人格修炼团体,它以穷书生为社群基础,奉行反时尚、非竞争、低消费的原则,通过出走体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命题,在物欲横流的浮躁尘世之外探索一种独善其身、自足自洽、诗意栖居的生活境界和生存策略。出走社的宗旨是把人生哲学、生活态度、生活情趣相同的人凝聚到一起,彼此温暖,相互支持勉励,以促进人格的共同提升和完善,建设一种世外桃源式的人际环境。除此之外,它没有任何功利性的诉求,不追求人气、浮名、商业利益和其他任何世俗目标,与一般的野外网站、旅游网站有质的不同。” 

(1)为什么叫出走社?

出走社这个名称来源于易卜生的名剧《娜拉的出走》(也译作《玩偶之家》)。出走象征对庸常状态的一种超越和放弃,象征着对自由的追求。历史上有很多次里程碑式的出走,如摩西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令新教徒从罗马教会出走,清教徒从英国出走美州。取名出走社,表示要继承这样一种传统,延续这样一种追求。

出走二字,在这里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出去走走。这是字面上的意思,指我们出走社的活动形式是离开城市到郊野地带爬山、徒步。

第二层:摒弃世俗社会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寻求心灵的宁静、人格的提升、精神的愉悦。

第三层:从极权社会的政治枷锁中解脱,让思想冲破牢笼,“抵抗政治,保卫生活”(醉钢琴语)。

出走二字意味着一种对待现实的态度、策略和行为方式,即对世俗主流价值观和现实权力的不合作、出离,通过不理不睬不屑的消极应对方式解构权力、溶解权力、架空权力:你牛不是吗?我惹不起,躲得起;你牛你的,我玩我的;我不理你,你别招我。这种对既有权力的态度和策略与五月花号清教徒的思路是一致的。西欧历史上,从封建领主手中购买了自治权的自治城市,采取的也是类似的策略。而正是这些自治城市开启了公民社会的历史。

采取出走的策略,基于一种现实考虑和一种条件许可:

现实考虑是:400年前的英格兰小国君主尚且不可撼动,更不必说今日掌握核武器和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警察国家了。现实政治权力足够强大,无权的个体或群体采用直接对抗的方式改变现实的成本过高,令我们承担不起。

条件许可是:正如五月花号清教徒拥有一个新大陆一样,西欧封建时代的自治市民拥有他们的城市,今天的我们,拥有一个互联网,尽管有GFW、网监的存在,但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技术门槛的不断降低,令任何网络管制都注定捉襟见肘、疲于奔命,在浩瀚的互联网上,到处都是为无权无势者预备的新大陆、处女地,无论是BBS还是博客还是SNS社区。况且,在非对抗的前提下,权力在某种边界之内也乐得让出一定的空间供我们自娱自乐,以降低统治成本。

这一策略可能面临一种批评: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的自由只是一种幻觉,无法对现实发生作用,反而会令人们放弃改变现实的努力。

对这一批评,我回应如下:

随着互联网更深入的介入社会生活,所谓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元划分已经意义不大,二者的边界已经渐趋模糊,二者的相互投射、相互作用越发显著。通过言论、信息等的传播,虚拟世界能够改变现实世界的面貌,能够改变现实事务的结果;而现实世界的变化也会迅速在虚拟世界中得到回应。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既可以是恶性的,也可以是良性的。

现实世界中的专制、极权、虚伪、弱肉强食、损人利己很容易投射到虚拟世界,形成按照丛林法则运行的网络江湖,这样的虚拟世界至多能满足部分现实中不得志者的权力欲,于现实世界的改善无所裨益,反而可能因虚拟世界中对人性黑暗的强化而加倍返还现实世界,这属于恶性互动。

与此相反,一个在互联上建立起来的公民社会,既可以通过有组织地集体直接介入现实事务的方式影响现实世界,也可以通过虚拟社区内部事务的运作来培育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公民人格,从而令其成员以个体方式参与到其他形式的改变现实世界的过程中去。这属于良性互动。

创建出走社就是要实现这种良行互动。

(2)注册出走社的怪异体验

前面所引的简介文字只是明确了出走社的定位,要想真正领会出走社的独特个性,还需要去其中生活、亲自体验。 

如果你注册出走社,在你点击注册按钮时,就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你将收到一连串的提示,每组提示占据一个页面,点击下一步,会看到下一组警告,那些警告分别提醒你:

出走社不欢迎哪些人——来做广告的、泡妞的、娇气的、好勇斗狠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等等等等;

出走社跟你熟悉的其他网站或团体不同、进出走社要要入乡随俗,忍受许多“奇风异俗”,抛弃固有的思维、言语和行为习惯等等等;

问你是不是第一次注册,如果以前注册过,不要重复注册,因为出走社禁止一人注册多个账户。。。。

这一连串不厌其烦的提示显示完以后,摆在你面前的是一份问卷,问一些跟爬山相关或不相干的态度、倾向方面的问题:如“以下爬山的动机中,哪一个对您而言是首要的?对沿街乞讨的流浪者,您持什么态度?如果您想参加一个活动,但报名已经结束,您会怎么办?”每道题后面都有四个选项,要求你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去选择。这些选项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个选项有不同的分值,当然,你是不知道的。

你逐题打钩,然后点击提交按纽,系统会马上计算出你的得分,如果你运气好的话,你的得分会超过及格分,你会看到注册成功的提示——社长欢迎你的到来、你目前作为社区嘉宾所享有的权利、你需要学习的一些出走社常识等等;如果你运气不好,则会跳出一个提示框,宣布你的理念与出走社差别太大,不适合在出走社生活,但我们给你推荐一个更具有包容性的爬山类的大网站,随后,页面跳转到那个注册用户数万的大网站的注册页面。这时,被拒的人多半是目瞪口呆、莫名其妙、怅然若失,或者恼羞成怒——靠,牛什么牛,不就是个小破网站吗?

然而,这个小破网站的奇风异俗并未到此为止,注册时的苛刻和严谨只是第一步,随着你在出走社生活的深入,你会发现,在这个虚拟社区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生活环节,从如何发帖到怎样报名都由严谨的规则所规定着,出走社有一个版块——出走法度,专门用来存放社区的法律文件,多达22部。这时,你不禁会联想到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第一章,那里面所介绍的美国的繁文缛节、清规戒律。这时,你才深深体会到注册条款中所声明的——出走社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确所言不虚。

(3)出走社的繁文缛节

下面让我来列举数例,对出走社的法治加以说明:

例一、分级制度

《出走社社友分级方案》将出走社成员分成三级——社区嘉宾、社区居民、社区公民。

注册之后默认的等级为社区嘉宾,这一等级的权利最少,发言需要经过人工审核,只能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只能阅读规定部分站内文章,不能给文章打分,一天内能发送的私信总数受限,能报名参加爬山等活动。

社区嘉宾参加三次活动并写三篇游记之后,可以拿到绿卡,升级为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发言不须审核,可不限时登录,可阅读站内所有文章,可给文章打分,能发起爬山等活动,当然也可以报名参加活动,并可参加经授权的民意测验等,但没有出走社的政治权利——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能担任社区公职,不拥有出走社的主权,没有资格参加网站维持费用的募捐等等。

出走社成员参加活动满十次之后,可以申请升级为社区公民,社区公民除拥有社区居民的所有权利之外,又增加了政治权利——选举和被选举权、监督权、评议权等等,社区公民作为出走社主权的拥有者,有资格为出走社的行政开支捐款。

社区公民的政治权利将视其表现而自动有所盈缺,若超过100天不参加活动,则选举权自动冻结,直到他参加活动,方才恢复。

由低向高的升级过程完全根据个人的履历由系统自动审核批准,没有任何人工介入,绝对公开透明。

例二、准实名制

出走社的准实名制是与成员分级制密切相关的。这里,实名的含义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真名实姓,而是其身份已得以确认,网名与自然人实现了一一对应,可以作为一个负责的主体参与公共生活。

准实名制规定社区居民和社区公民为实名社友,社区嘉宾为非实名社友。只有实名社友才拥有完整的发言权限和阅读权限,非实名社友的发言则需要审核、阅读范围受限。

为了防止同一自然人拥有多个实名账号从而在选举、民意测验等事务中违反一人一票原则,准实名制限定一人一个实名账号。若一人拥有超过一个实名账号,一经发现即予封禁。

由于升级到社区居民以活动次数作为门槛,因为准实名制的实质是通过参加活动在公众面前显形从而使一个账号与自然人相对应,也就是以活动换取发言权、投票权等等只赋予身份确认的主体的权利。

例三、与参加活动相关的规则

出走社每周都会有人发起爬山的活动,这些路线一般与其他户外网站所常见的路线不同,大多是出走社员原创的,往往发起人自己也没有走过,完全根据地形图及其他资料在案头规划出来,然后再去实地验证。这种带有强烈探索色彩和陌生感的活动是出走社吸引力的重要源泉。

如果你被一个活动所吸引,打算报名,那么整个报名的过程也是一种与以往不同的体验。根据出走社的规则,你不能象其他网站那样跟帖报名,而要点击报名按钮。

一旦点击那个按钮,就会跳出一个警示页面,图文并茂,提醒你参加这个活动可能冒的风险:从迷路、露宿、旷班直到破相、受伤、丧命。如果你明知这些风险仍然坚持要去,那你就点击同意。

然后,你会看到一份试�,试题跟这次活动相关,比如集合时间、集合地点、要准备的东西,另外还问你是否有疾病、是否抽烟、是否同意不带名单之外的人参加活动、是否同意回来之后写报告等等,这份试卷与注册时的问卷不同,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只要有一道题答不对,系统就提醒你答错了,要重新答。只有当你全部回答正确,系统才会放行,让你进入下一步,填写个人信息,提交之后,报名才算完成。

插一句:与其他所有爬山网站不同,出走社的活动报名一次性完成,没有发起人核准的程序,规则明确禁止发起人干预录取过程,发起人只能在写计划时事先设置招生条件——等级、履历、积分、性别等等。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发起人滥权,二是解脱发起人的责任。

每一次活动的人员都是有定额的,招多少人由发起人自定。一旦报满,报名就自动截止,想报也报不上了。

这时,当你访问计划页面时,你会收到一个警告:没报名的人不准强行随队(在爬山的圈子里这叫空降),否则会受处罚。这不是吓唬你,如果你觉得跟发起人关系好,不报名直接去了。那么,除非整个队全部串通好为你遮掩、所有人的报告里都不提你的名字、照片也不照你,只要你参加这次活动留下了证据,你会面临扣分、通报谴责的处罚。在出走社,这种不报名直接参加活动的现象基本绝迹,发起人的爱人参加活动,也要认认真真地答题、报名。这个规则已深入人心,成为一种自律。有一次在火车上,出走社的一支队伍碰到一位很久未同行的老社友,后者要独自去爬一座山,几乎全队都邀请他同行,但他拒绝了,因为这涉嫌违规。

与不报名不准去相对应的是,报了名就要去,否则也会因浪费了公共资源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扣分、禁止报名,有正当理由去不了的,象征性扣一点分,无故缺席的,不但加倍扣分,还会取消报名资格一次。

参加活动相关的规则还有一条,社区嘉宾必须参加完活动必须写报告,否则不但没有升级的机会,下一次活动也报不上名。至于活动的发起人,则必须写报告,以确认活动成员的履历。在发起人提交报告之后,履历自动将记录在成员的个人档案中,以作为他升级及享受其他相应权利的依据。

例四、关于言论管制的规则

跟大多数通过程序自动执行的规则不同,《出走社网络行为规范》是通过人工执行的,这个规则制订得很详细,一一列举了禁止讨论的话题或观点,禁止的话题主要是距离现实生活较远或争议性很强、一旦讨论起来可能影响网站安全的类别,而禁止表达的观点则是与人道、平等的普世价值相悖的观点。

当网站栏目中出现了违规的言论时,管理员会对帖子加以编辑,去掉违规内容,或者直接做屏蔽处理,根据规则,屏蔽时,必须引用规则的具体条款,如果没有对应的条款,就不能处理。处理帖子的同时会对违规发言者进行扣分。

管理员对帖子的编辑或屏蔽,都是署名操作,被处理者若有异议,可以到相关的栏目投诉,要求仲裁。错误的执法会得以纠正。

除了发广告、性骚扰等严重行为,没有人会因违规发言受到删除或封禁账号的处罚。但扣分累加起来,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自动失去发言权,发言需要审核,还将失去发起活动的权利。

当然,这样的人还有机会恢复其发言权,那就是加分。在活动结束后,活动成员之间有互相打分的机会,表现良好的成员会得到队友的加分。另外,文章写得好,读者也可以给作者加分。

篇幅所限,就不再一一列举了,相信以上的例子已经足以令你对出走社的规则之多、之细、之严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你可能会问:一个爬野山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又不是法律主题网站,为什么要制订这么多的规则?

出走社不仅仅是一个以爬野山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它还是一个人格修炼团体,一个志同道合者的精神家园,这是它与其他单纯以兴趣为核心的网站的根本区别,它不是为了爬山而爬山,爬山只是一种外在形式、一种载体,而它的真正核心,在于它所倡导的观念,在于它要培育的人格。

制订这些规则,既是为了爬野山的需要——保证活动的安全顺利、活动资源的公平分配、活动记录的完整、活动成员关系的和谐,也是为了这个公共社区的安全、公正、自由、健康,更是培育那种重承诺、守信用、自律、有担当的公民人格的需要。

(4)出走社的社区宪政之路

除了与爬山活动相关的事务,出走社的社会生活还有一个内容,就是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出走社的主权归属于全体社区公民,社区公民拥有公共治理的权利。

理论上,出走社的自治机构采取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结构。在创建者所设计的制度中,立法机构为议事会,行政机构为社长和理事会,司法机构为仲裁会,所有公共机构的成员均由社区公民经选举或任命而产生。但2005年6月网站建立之初并没有足够的社区公民来支持这样的设计,这一结构只有在公民的人数达到一定要求时才能实现,因而,出走社必然要经历一个由创建者摄政的阶段。作为综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摄政者,出走社社长小撮掌管着出走社域名、服务器,编写程序,制订规则,执行规则,并仲裁争议,实质上,出走社的初期是以个人独裁的方式运行的,尽管社长表现出开明专制者的从善如流、广开言路,很多规则的制订也是采纳了社友的意见和建议。过了两年,当社区公民人数有所积累之后,出走社在2007年5月17日举行了域名奉还的仪式,将社长个人注册的域名奉还给全体社区公民,从此以后抽签产生的若干公民代表捐款分摊域名注册费用,以此为标志,出走社进入宪政预备时期,社长将立法权移交给临时立法机构——公民大会。此后,规则的制订、修改都由公民大会表决通过才得以生效。今年,出走社服务器空间也将以类似的方式归还社区公民,此后出走社网站的必要开支将完全由社区公民捐款支付。社长承诺,一旦社区公民人数达到规定的数字,就启动正式立法机构——议事会的选举以及随后的司法机构选举,完成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移交,按照既定的规则和标准配置实行宪政。

虽然真正的宪政尚未确立,出走社的社区公民已经开始积极行使立法权,公民大会不时出现唇枪舌剑的激烈交锋场面,一些原有的规则被修订,一些新的规则制订出来,社长推出的新制度也曾在公民大会上遭到投诉,差一点被否决。表决通过不记名的方式点击按钮进行,结果由系统自动统计,实时显示,没有人可以上下其手,即使是掌握系统核心密码的社长也无能为力。

(5)出走社的孤立主义与干涉主义

作为一个网络社团,出走社在虚拟世界和远离尘世的山野环境中创造了一个公民社会,通过这个社会培育公民精神和公民人格,扮演了一个公民学校的角色。然而,如果出走社止步于一种孤立状态下、封闭环境中的内部公民社会,那么它只能通过它所培育了公民精神的成员个体对现实世界做出贡献,却不能作为一个有组织的力量对现实世界发挥影响,甚至,它所培育的公民精神一旦与现实世界中的黑暗接触,就会被其吞没。那么,一个孤立主义的出走社、独善其身的出走社,需要成长为一个干涉主义的出走社、兼济天下的出走社。

在这方面,出走社只是初步做了尝试,如参与公盟发动的围观黑监狱的活动,如为推动北京律协直选运动做一些辅助工作,如为救助天安门流民捐款。

3、出走社的启示

出走社的实践可以为探索公民社会建设的人士提供结社技术方面的丰富启示。

(1)网络结社是规避现行社团登记制度、实现结社自由的最可行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虽然规定了公民有结社自由。然而,由国务院所颁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却对公民结社设置了种种门槛,实质上剥夺了普通民众自由结社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结社成为实现结社自由的最佳途径。网络社团可以象出走社这样拥有独立备案号、独立域名或专用服务器空间,也可以依托于社会化网络所提供的免费论坛、群组等。

(2)网络社区并不必然或自然倾向于公民社会,如果不用自由、民主、法治的理念有意识地自觉构建,网络公民社会不会自发产生,而很可能演化为丛林社会、江湖社会,即使是以宣扬自由民主为主题的社区中,暴君与暴民也屡见不鲜。在网络公民社会的建设中,从顺序上讲,法治应优先于自由、自由应优先于民主,规则意识是塑造公民人格的重中之重。

(3)网络公民社会须解决身份认定问题,通过现实世界中的显形确认虚拟人格的真实性,以具备真实性的账号构成网络公民社会的基础。网络公民社会不能只停留在网络言论的层次上,而要有现实世界中的交往,并以这种交往作为公民人格培育的形式之一。

(4)亲身参与、潜移默化式的公民教育,其效果往往好于言语灌输、观念纠正式的公民教育。

(5)网络公民社会通过人格塑造的方式移风易俗,为社会转型提供人力储备,同时,网络公民社会也会整体直接转化为现实中的公民社会,通过现实参与的方式改造世界的面貌,影响历史的进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