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筹管理,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体系
为实现和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和归口管理,上海交大于2006年5月成立“网络宣传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简称“网宣办”),下设专职办公室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职能部处为执委单位。现今,网宣办已实现“四固定”:固定正式编制、固定办公场所、固定年度工作经费、固定周期召开执委单位联席会。
在成立网宣办的基础上,上海交大又逐步建设和形成三支队伍:第一支是网络舆情评论员队伍,隶属网宣办指导,由28名理论专家、部处领导、思政教师组成;第二支是学生网管员队伍,由团委统一选拔并指导的200多名学生组成;第三支是饮水思源BBS站务组队伍,由网络信息中心培训和领导。同时,建立校、各职能部处、学院“三级管理”体制,真正实现科学管理、堵疏结合、文化先行、趋利避害,形成强大合力,有效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二、畅通渠道,强化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要及时倾听同学们的网上心声,及时把握网络舆情热点,及时开展网络舆情引导。上海交大网宣办成立后,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编辑《网络舆情信息日报》。每晚把当天同学在校园BBS上的热点、心声、建议等编辑专题信息,第二天一早发校领导、执委单位及相关老师。现如今,《网络舆情信息日报》已成为校领导上班后的第一份工作“早餐”。截至2009年3月20日,上海交大共撰写日报1024期,校领导有各类批示的达到800多期。第一时间让学校领导掌握同学思想热点,第一时间解决同学在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关注的共性问题。
在强化舆情收集和引导的同时,上海交大切实加强舆情管理,建立三级网络舆情研判机制、预警机制和应急反应机制。在网宣办协调下,各执委单位保持联动,网下定期召开与学生的座谈会,对现有做法进行整改完善,网上适时发布说明公告,得到了同学的交口称赞。此外,上海交大还经常把饮水思源BBS以及部分网络留言栏中大学生聚焦的共性问题,编辑专报报送教育部、上海市教卫党委等上级部门,2008年获评全国高校网络舆情先进单位。
三、主动建设,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网络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快、互动性强等特点,深入剖析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用积极主动的姿态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对加强“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交通大学立足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学生,集中建设“四大类”(思政类、信息类、服务类、学术类)校园主题网站,打造网络文化精品。如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校开辟的网上党校,实现网上互动,提高党建教育培训的辐射面;党委宣传部的“焦点”网,设有交大新闻、理论学习、形势政策课、学术报告视频、热点透视等栏目,师生员工反映良好,参与积极;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心擎网”,通过网上咨询和调研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目前,上海交大主题网站数量已达260余个。
在建设主题网站的同时,上海交通大学鼓励、尊重并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总结、积累多种形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例如,发现某些思政教师开设了思政博客,得到同学极大拥护和反响后,适时推动全体思政教师建设实名制“思政博客”,依托博客平台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业已形成品牌并有效带动了全国高校思政博客的建设;又如抗击非典期间,宣传部首次组织“网络在线谈”,通过网络在线交流,传达学校精神,统一全校思想,效果十分显著。此后每每到“教育思想大讨论”、本科教学评估等重要时期,持续开展“网络在线谈”成为固定举措,迄今为止,累计举办“网络在线谈”活动300余场。
四、深入思考,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只有理论上深层次的思考,才能高层次地引领并有效指导实践。多年来,上海交大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切实把握住“课题”和“基地”两个抓手:一是承接一批国家级和上海市级的重点课题,如“十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大项目等十余项,并出版理论成果(著述)5本。其中,《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获得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第五届中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荣誉。二是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地。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第一个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培训基地,并受教育部委托举办“思想政治进网络”班。到今年为止,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0余期,培训全国高校1300余名教师,有力地为全国高校和社会各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贡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