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泥菊花”的沉浮与马勒戈壁的生态悲歌

作者:Howlion 来源:非客通讯社


在野外发现草泥菊花实属罕见

非客通讯社马勒戈壁4月8日电)

“草泥菊花”(Grass-Mud Chrysanthemum),是一种我国特有的野菊花品种,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马勒戈壁。由于人为的因素,自然生长的草泥菊花极为罕见,此前它们仅作为药 用植物被栽培在温室中。而就在不久前,马勒戈壁的环境工作者在野外惊奇地发现了绝迹已久的草泥菊花!

曾是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

在马勒戈壁东南部的巨乳山的南麓,记者追随环境工作者,见到了罕见的成片的草泥菊花。草泥菊花常与野草结伴生长于泥土之上,故而得名。其性微寒,可解毒,因此深受性情暴烈的草泥马的喜爱,是草泥马的主要零食。

但是,对于在马勒戈壁上横行的河蟹来说,草泥菊花却是一种致命的毒药。《本操肛目》中记载:“若河蟹食之(草泥菊花),则腹内剧痛,双目散光,呕吐呈喷射状,即卒”。

草泥马、草泥菊花和河蟹三者之间,原本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关系——

如果河蟹的数量增多,它们就会吃掉更多的草泥马的主食——卧草,那么草泥马的数量就会减少,如此一来,草泥马的主要零食——草泥菊花就会繁衍得更 多,进而,因吃了草泥菊花而亡的河蟹就会增加,河蟹的总量就会减少。河蟹的数量一旦减少,草泥马的数量就会增加,草泥马一多起来,草泥菊花的数量又会减 少。草泥菊花的数量一少,河蟹的数量又会增加……就在这样的互动之中,马勒戈壁的生态平衡得以维持。

“这种生态平衡已经维持了数千万年。”

赵先生是当地的一位环境工作者,他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河蟹的泛滥,这种平衡几乎被完全打破。

“原因在于人类对河蟹的巨大食用需求,造成了河蟹养殖场的大量涌现。而养殖场开到哪里,哪里的草泥菊花就会被人类铲除干净,以免被河蟹误食。这也是草泥菊花在自然界中难觅踪影的原因。”

河蟹的不和谐

“河蟹难吃极了,我看了就想吐。”一位马勒戈壁的二大爷曾对记者说过这样的话。既然如此,人们为何还会趋之若鹜呢?

原来在数年之前,“中国真理研究所”曾发布了一个研究成果,称河蟹的腹肌对人类的“特权过盛型焦虑症”有极大的缓解作用。虽然其疗效并未被临床试验 所证实,而且食用河蟹的副作用相当明显(可造成腹痛、呕吐、恶心、肠炎、痴呆、肛门癌、胃癌、白血病等),但患者往往病急乱投医。据保守估计,我国至少有 7000万此种焦虑症的患者,这也使得河蟹的市场需求异常旺盛。

然而不幸的是,河蟹养殖场遍地开花之际,亦是草泥菊花和草泥马迅速灭绝之时。这对当地的生态平衡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如今的马勒戈壁,生态环境脆弱得就像一张纸。”赵先生对记者说。


草泥马也几近灭绝

马勒戈壁的生态悲歌

河蟹的泛滥对马勒戈壁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直观地反映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孜油,是马勒戈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有着很长的种植历史。“问题是,河 蟹不仅喜欢吃卧草,还以孜油的种子为食。自从河蟹泛滥以来,孜油的产量逐年减少,有些年份甚至颗粒无收。”赵先生难掩无奈之情。

当然了,危害远不止于此。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河蟹的独大,是以其它物种(如草泥菊花、草泥马等)的消亡为代价的,这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严重破坏。而且,这种糟糕的连锁反应仍在继续,其影响之深远,也许将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并非危言耸听。据遥感监测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马勒戈壁的沙漠化进程大大加快,直接威胁到了我国的环境安全。

作为驻守马勒戈壁多年的环境工作者,赵先生最后对记者说:“我不知道这样下去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知道,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不仅令人性蒙羞,也终将让我们自食其果。”(记者 间南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