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李微敖 的 哦,能不能给个“计划外”提问……
有比较“权威”的“线报”告诉我,这天的“两会”X省情说明会上,有可能公布一个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的“事情”。这个“事情”,已经过去300天了,一直,没有答案。
于是,我早早地来到会场。
近年来,X省一直是新闻的热点地区,它的省情说明会,吸引了满满一屋子的记者。
第一排的记者,面前都放着打印了各自单位名称的标牌——它们大多是官家序列里的主流和权威。第二排没有标牌,因为到得比较早,我在这里得到了一个不错的位置。接下来就是摄像机背后的座位和站席了。
说明会提供了文字材料,整整11页,我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稍稍纳闷了,“诶,没有那个‘事情’?”
上午10点,X省长和他的4位副省长,以及主持人就座。
省长用他那有着浓厚口音的普通话开始了“省情介绍”,内容基本就是11页文字材料里的,尽管他也有一点脱稿的介绍,但都与传说中要披露的“事情”无关。
“那就等记者提问的环节问吧,”我心想着。
11点10分,11页的材料终于“念”完了,进入记者提问时间。
我第一个举手,但主持人点的是位官家电视台的记者。
他拿起桌上的纸条——打印的那种,基本照着念开来。很明显,这个问题是主办方安排好的,在他的左右,几家媒体的记者手里也各有一张“外形相同,问题各异”的纸条儿。在原来参加的一些新闻发布会上,也曾有主办方将类似的“纸条儿”塞到我的手里,请我届时予以“支持”。
问题“念”完,省长的“回答”也开始了。
似乎也是早有准备的,因为省长不时低头看看手里的文件纸。
又是冗长的回答,终于结束了。第二个提问的机会来了。
我照旧举手,主持人点的照旧不是我,而是一位官家通讯社的记者。
第三个提问机会,第四个提问机会,第五个提问机会……
无论我和其他“非第一排”的记者如何努力举手,主持人都一律“视而不见”,发布会就在这样“按部就班”的程序里进行中,坐在第一排的官家媒体想提问的都得到提问机会了,台上的省长、副省长们也基本都有了“回答问题”的机会了——他们说的,当然都和“事情”无关。
这其中还有一位记者提的问题,就是前一个回答者刚刚讲过的内容,天知道这位记者先生是怎样想的——但这并不影响回答者回答时的“兴致盎然”。
到11点55分了,再不让我自由提问,发布会就要结束了。
等答问者话音一落,我就一边举手,一边委婉地抗议,“能不能给后排的我们一个提问机会?”
省长、副省长们和主持人楞了一下,侧头过来看着我。主持人却反应迅速,“对不起,快12点了,时间有限,我们将最后一个问题给这边的记者——这样坐在东、南、西、北各方座位的记者都有了。”
他所说的“这边的记者”当然不是我,而是坐在我对面的,还是第一排的,一位官家报纸的记者。
这位官家报纸的问题,仍然,不是我想问的“事情”。
12点了,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10多位记者蜂拥上前,将省长团团围住,准备拉开架势再采访。“谢谢,谢谢,谢谢……”,报以一连串的“谢谢”声里,省长试图突破记者的包围,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很是着急,可也一时解不了围。
“哐�”,似乎是一个电视设备的三脚架被人群撞倒了。乘着大家稍微愣神的瞬间,工作人员贴到了省长身边,把他往“贵宾室”里带。
记者们犹豫了一下,有的就此作罢,有的继续跟进去。“贵宾室”也呆不住了,省长于是从另一道门出去,直奔大堂。
身边跟着的记者不多了,可还有2-3个依依不舍,有位电视台的女记者——没看清她的台标,年纪不小了,可韧劲十足,“省长,省长,您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好么?”
“我今天已经说得够多了,说得够多了”,又是一连串的“谢谢,谢谢”,省长脚步不停。到玻璃旋转门了,门外他的中巴商务车早已打开了门……
上车,关门,“忽……”,省长终于摆脱了最执着的包围。
“啊,省长上车走了啊?那我们怎么办呢?”酒店里还有留下的官员交头嘀咕,显然,他们此前是跟着这辆商务车一起来的……
对了,我差点忘了,其实在刚才整个记者提问环节里,也有一个不是被“事先安排”的。
一位深圳卫视的女记者获得了提问机会。原因是,可能是主持人“看走了眼”,因为他说:
“我们现在请凤凰卫视的这位女记者提问……”
翻越防火长城,你可以到达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Across the Great Firewall, you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财经》记者曝两会新闻发布会不让提“计划外”问题
来源:河蟹上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