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大战草泥马反思

作者:何良懋   来源:星岛日报

在自由开放的公民社会,人民不用暗语和隐语讽刺时弊。在加拿大,你要批评哈珀政府的移民政策,尽管投书报刊或者打电话到电子传媒的「烽烟」节目可也,尽诉心中情,是否出真名,悉随尊便;但你肯定不会想到用上和谐社会的普通话谐音「河蟹」社会,或者责骂不称职官员时出到「操X妈」的委婉写法「草泥马」!

自今年1月在网上世界诞生以来,「草泥马」在中国大陆迅速窜红,风头之劲,一时无两。这头「网上神兽」不只是个「新词」,也是所谓「儿歌」,且渐成了中国网民嘲讽、抗议网上审查制度的象征。网民所用「河蟹」,更冲着胡锦涛念 在 的执政理想国度而来,似也影射一蟹不如一蟹。

社交网站YouTube的草泥马儿歌,点击率据称超过150万人次,关于它习性的纪录片也有逾十八万人次观看;商店正在出售草泥马玩偶;连知识分子也撰写草泥马的社会意义,「草泥马」大战邪恶「河蟹」的故事,继续在互联网流传,所引发讨论热潮,更延烧至海外网上社群。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指出,草泥马在中文谐音中的意思特别低级龌龊,这正是它想要表达的,显示大陆网民对当局审查言论的不满和愤怒,主因之一是去年底网上出现声援联署《零八宪章》的声音后,北京当就加强执行「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

至2月中旬为止,当局关闭近2,000个网站及250个网志,不只色情网站,连涉及政治与其它敏感议题的网上论坛与实时通讯群组,甚至手机短讯都查禁,堪称乘机「一网打尽」了。

中国官方利用高科技过滤一些不合执政者脾胃的网上词汇,「草泥马」终能以谐音躲过严密审查,从网民角度看,这明摆是恶搞的双关语,不光颠覆统治意识形态主导的网上审查机制,也彰显网民反审查的新智慧,迭以怪招直捣莫谈国事的荒谬处境。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中国互联网项目主任萧强指出,草泥马已经成为反抗中国审查制度的标志。「这种表达与卡通影片,或许是对不合理统治作出幼稚反应,但事实却是广大的网民,从正经八百的学者到向来对政治冷感的都市白领阶级,都加入了这个大合唱,显示出这种感受有多强烈。」

而中国知名博客、北京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于华,更把网民使用的草泥马,比喻为互联网时代的「弱者武器」。但观察家也注意到,如果放任让这类民粹式恶俗语言滋长,对中国社会人格的正常发展,弊多于利。

互联网在西方社会原是最个人化、展现无政府或非政府思潮的自由通讯方式,要解放企业与国家机器包揽言论和信息的霸权状态。北京反其道而行,「教导」网民依循官方调调儿起舞,如果在真正歌舞升平时代,倒可收效一时;但当社会矛盾突出、贫富悬殊恶化、经济加速衰退的当儿,却不让人有合适社会安全活阀「消消气」,等而下之只顾箝制言论自由,那么社会怨气迟早「谷到爆」!

在加拿大要批评政要,不仅毋须择日子,甚至明刀明枪,直斥其非,以至趁政要去到公开场合时「掟番茄」或者飞掷蛋糕,各适其适(当然后果自负)。何需用上暗喻和隐语,在网上「单单打打」一番——谁有兴趣在黑房子瞎猜政治谜团。

网上草泥马与河蟹的言文战争,虽然多的是气话和戏言,但却折射网下无声中国的悲哀。长此下去,试问从何建立公民社会亟需的理性讨论氛围,以及鼓吹民主、自由、法治之类大国民精神?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