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希望以“中国CNN”打磨自己的外部形象

作者:Peter Ford  原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翻译:CommonData   来源:译言

两个星期之前,中国国家电视台在报道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时曾丢掉一些东西。当时他(奥巴马)回忆说:"前人曾压倒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突然,观众们看到的画面被切换回演播室,慌乱的主持们只好用结结巴巴的发言把这段意想不到的时间打发过去。

官员们曾计划在一到两年内启动属于中国自己的国际电视新闻频道,此举不仅可以擦亮国家的海外形象,同时可以挑战CNN、BBC以及其他传播机构,但上述事件充分说明北京若想实现这一梦想需要面对多大的困难。

"中国的形象固然重要,但首要的问题是媒体自己的形象",北京大学新闻学教授龚文祥(音)认为。"如果媒体缺乏公信力,很难想象可以凭借它来改善国家形象"。

但类似异议似乎无法抑制官方的远大抱负。

据报道,政府已经为启动该电视台预留超过六十亿美元资金,还把几乎两倍于此的资金注入隶属于官方新华社的各个海外办事处,并升级了执政党的喉舌――人民日报。

中国长期致力于向世界展示一个正面的形象,但往往并不成功,而这次的举动反映出新一轮热情正在爆发。

"我们发声的强度无法与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媲美",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音)表示,他曾为政府电视项目充当顾问。

"这影响到中国被世界所接受的程度",喻教授补充说。"如果我们的声音与角色不相匹配,那么,我们即便再强大也只是一个跛足的巨人"

去年,皮尤研究中心曾作过一项国际舆论调查,其结果似乎支持了上述结论。在被调查的二十三个国家中,仅有七国对中国表达了较为正面的评价,而且长期倾向表现出更加消极的态度。

新闻的影响

中国官员对媒体所能扮演的角色有着清醒的认识。如果一切顺利,它们将会推动北京在全球的"软实力"。

上个月,在庆祝中央电视台(CCTV)成立五十周年会议的一次演讲中,中国最高意识形态官员李长春对此直言不讳。"表达能力决定影响力"。

"无论哪个国家,只要它的表达能力最强,它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就可以到处传播......而这正是影响世界的最重要力量",他表示。

目前,中国主要通过CCTV的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频道对外发声,但这种努力得到了"非常坏的结果",喻教授承认,部分是因为"他们忽略了西方观众对公正的需求"。

他坚持认为,那类宣传片式的节目在计划中的电视台将没有位置。"我们将尝试采用西方媒体的方式报道新闻",他认为。"仅仅通过客观的报道,我们便可以建立一家值得尊敬并有影响力的电视频道"。

美国人曾努力在海外建立一家政府支持的新闻机构,但在作为客观的信息来源以赢得声誉方面也是步履蹒跚。比如成立于2004年的阿拉伯语自由一台(Al-Hurra,由美国政府资助,对中东地区广播,译者),它并没有赢得太多追随者。

为了强调独立性,这家中国新闻机构总部将位于海外,可能是新加坡或是泰国,虞教授解释说,而且,受命组建该频道的新华社将寻找私人投资者作为合作伙伴。

管制 Vs. 信誉

然而,一些观察家对此提出质疑。"对(共产)党来说,施加于媒体的管制是至高无上的",香港大学中国媒体项目负责人班志远(David Bandurski)表示。

"他们不可能一下子放弃媒体管制的念头,那是他们权力的核心",他补充说。

当然,李先生在CCTV总部大楼的讲话中并没有显示任何改弦更张的迹象。"我们必须增强政治意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他强调,"不断改进我们正确引导公众舆论的能力"。

班先生把中国政府的国际媒体计划看作其新闻管理思路的全球化版本――――试图主动影响议程,而不是简单的依赖审查。

"他们已经意识到,当他们进行审查时,仅仅只是制造了一个真空",而且这种真空很可能被当局不喜欢的西方报道所填充,班先生认为。

审查标准也并非千篇一律。本周,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剑桥大学演讲时,一名抗议者把鞋子投向他,CCTV的一个频道将该事件从报道中删掉,但另外一个频道则播放了这一段。

班先生继续说道,"新焦点在于如何驾驭议程"。

在中国,新闻事关国家安全,而且,当局曾一度使用军事术语描绘其进军国际媒体业的雄心。比如,官员们曾把充当凸现中国利益平台的大型媒体集团比作航空母舰。

"有想法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国力正在增长",龚教授认为。"他们(官员)很清楚该说什么,但他们不清楚怎么说才能带来最好的结果"。

只要党坚持对媒体的管制,中国将很难另海外观众信服自己的观点,他补充说。"他们已经意识到文化交流中的冲突问题,不过在严肃的政治改革发生之前,他们不可能做得太多"。

班志远先生则更为坦率的指出。"关于怎样建立公信力",他说,"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