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
这是豆瓣昨天给小组组长群发的一封系统邮件,应该是他们对连日以来解散许多小组、删除许多资源、甚至连头像上传功能也予以关闭的集中解释。看这架势,就算不是由阿北主笔,至少也是他老人家亲自校搞的。看来阿北和他的团队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态度是端正的。但是就邮件的内容而言,我个人表个态:
见过扯淡的,没见过这么扯淡的。
下面我逐段反驳。首先,一个纯粹的web2.0网站,它的范儿不是能够由自己定义的,而是由使用它的广大用户来定义的――既然你提供的是一个所谓" 开放"的平台,那么我认为你是什么,你对我而言就是什么。比如对我而言,豆瓣首先是一个可以对书、影、音、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分类整合、并通过算法分析推送 优质内容的工具性网站,而不是什么"发现和分享生活的网站"。写给VC的商业企划书里的文句,一般不太适合用来敷衍用户。
与之相应一个问题是,web2.0网站的发展趋势也不是由自身的"初衷"和执行力决定的,而是由普遍的用户行为决定的,网站运营策略只能是充分地利 用自身产品和功能对用户行为进行引导、利用和限制,而不是靠"定义"和"原则"去试图规范用户行为,并且认此为天经地义,并且在常试失败后,还作出"其实 你不懂我的心"的可怜状。
三四两段的语气很像一个憋屈的国民党军官,灰头土脸地摊开双手说"这是上峰的意思"。是,在咱天朝混口饭吃,是有很多放不开手脚的顾忌,很多领域本 身就是理想主义者的坟墓。但问题是这一切都是必然的也是可以预见的、不是突发状况,可是临到城门失火,豆瓣好像连一套像样的预案都拿不出来,对决策者来 说,只有三种思想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1,对中国的自由化进程过于乐观;2,对豆瓣自身的发展过于悲观;3,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出事再说。我 觉得3最接近真实答案。
而更冷更幽默的地方在于,豆瓣自创建之初,就以招徕一批文艺二爷作为门面,这群家伙有文化、有见识、有个性、有思想、有魅力,但是这些特征统统加起来,就是他们都是姓右的,以嘲讽权威、张扬显摆为乐,于是这个群体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再说所谓的"社区指导原则"及其执行标准:"反低俗"之风虽然轰轰烈烈,但是连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都删掉,恐怕不是"七部委"的意见――七部委的大 人们多少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而是豆瓣自身的杯弓蛇影,或者推诿一下,是某些执行人员"没文化"所致。于是,豆瓣谢绝时政讨论,自己倒成了一条小规模荡 气回肠的时政新闻。至于"意识形态",你能够精确地描绘出它的边界么?你可能把它从对书籍和文艺作品的评论中抽离出来么?就算是"发现和分享生活"这一官话本身,难道不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么?除非豆瓣首先把站内所有的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哲学著作――这些"意识形态的产物"全部删除,这样才是向"七部委"表忠心的根本办法。
这套不着边际的"原则"背后,是豆瓣试图完成这样的剥离――他们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分析和思辨,他们需要的是不知天下大事、没有意识形态、被挖空脑袋 的用户去"分享生活"、崇尚物质、热衷消费,从而成为漫长的经济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为投资者们创造一点营收。现在的豆瓣有了大战略,满眼尽是政策和资本,用户体验当然是要放在最后才会考虑的。
行文最后借用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一说,倒是有点意味的,仿佛是说:那些鸹躁喧嚣的家伙未必是有真知的,真正有智慧和远见的用户,我们彼此心照不宣,大家于无声处听惊雷吧。您听您的,在下不奉陪,反正在下从来不热衷于虚伪的社会化的产物,在下要的只是一件称手的工具。
趁着元宵,踢威西西的大裤X又火了一把。早说了让你们别折腾,你们都拿胡哥的话当放P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