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讯(记者 刘昊)一篇发表在网络上的"帖子",经过网络技术的采集、分析,可以判断出发帖人的心理、目的,同时预测出对"跟帖"论调的发展趋势……1月11日全国首 个网络舆情安全研究机构在北京交通大学揭牌,来自高校的工、管、经、理、文、法、哲等领域的研究者开始联合研究开发相关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对社会生活,特别是对公共决策、民主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如今我国网民数量激增到3亿左右,互联网络舆论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研究机构有关负责人透露,对校园网在内的网络舆情分析、判断、预测结果,将为公共决策等提供依据。据了解,该研究中心目前已承担了863、自然科学基金;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等多个项目,并对教育部、铁道部以及本市等重大科技项目提供支持。
附:(1)、方正携手人民大学 共建"网络舆情监测研究基地"【搜狐IT消息】12月24日,方正集团和中国人民大学在京联合宣布,合建"人大-方正舆情监测研究基地"。
据介绍,双方将围绕网络舆情的预警分析系统、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研究、网络资讯的内容整合与价值开发、舆情监测的教学与实验、政府公关、政府营销、企业危机公关和企业竞争情报分析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使"人大-方正舆情监测研究基地"成为我国舆情研究领域的一个跨学科的产学研联合机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另和网络在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日益凸显,党和政府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日益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舆情分析与监测成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领域。据了解,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作为国内首家民意调查研究机构,在传媒业界和学界有良好声誉,对于舆情调查、舆情分析和应对具有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该所已经进行了120余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广泛社会影响的舆论领域和新闻传播领域的调查研究项目,在国内传播学和舆论学研究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而方正集团所属的方正电子 政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则专心致力于自主创新的网络舆情采集分析核心技术的研发,在国内网络智能搜索和第三代语义网领域居领先地位。该公司开发的方正智思互联网舆情信息监测系统,已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基础,融合了最新的人工只能、信息检索、文本挖掘等研究成果,能对海量互联网内容进行智能采集、检索、 分析及智能化自动处理。该产品对于政府企业了解网络舆情事态进展、把握舆情导向、做出快速响应和处理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省市级档案馆、新华社、全国近一半省政府及党委等在实践中使用。
据悉,双方共同申请了北京市科协的重大课题――《网络舆情的情感计算》。下一步,双方将在基于该研究基地的基础上,结合双方的优势,进一步完善该研究平台,双方拟在舆情搜索、舆情预警、危机公关、政府公关、政府营销、公众形象等领域开展多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2)、加强网络建设 川今年组建网络舆情中心
本报讯 (记者陈松)目前,我省已拥有近900万网民,但网络文化建设能力、网上舆论引导水平却相对滞后。如何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昨(12)日召开的全省宣传部长会议提出,懂不懂网络,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宣传部长懂不懂宣传工作和能不能把握宣传工作发展趋势的重要尺度;抓不抓网络,已被当作衡量一个宣传部长会不会抓宣传工作和能不能抓好宣传工作的重要标准。
与会者谈到,去年的抗震救灾宣传使大家深刻体会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我们高效宣传动员、汇聚民心民意提供了强大载体,也为社会负面舆情的传播 提供了便利通道。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成为今年宣传工作重点之一。今年春节后,我省将召开全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并将着眼体系建设, 定编定员,投入足够经费,建立省级网络管理机构。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成立对应的管理机构。今年省上还将组建四川省网络舆情中心,配齐建强网络监管工作队伍,加强网络舆情监管,重点加强对网络论坛、视听节目等关键部位的管理,努力营造积极正面、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我省还将着力建强网上主流舆论阵地。 既大力支持各地各有关部门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特别是四川新闻网、等省级重点新闻网站的改版、扩容工作,又要进一步抓好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组建一支强大的网上舆论引导力量。
(3)、《网络舆情》杂志发刊词
《网络舆情》主编 廖玒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提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要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如何进行问政、问需和问计,如何把握人民拥护、赞成、高兴、答应的民意走向,肯定有多种渠道、多种手段,但互联网无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
据国务院新闻办消息,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有2.9亿。这些网民不仅阅读新闻首选互联网,而且习惯于在网上随时发表意见。目前常用的网民意见表达载体有新闻 跟帖、留言、论坛/BBS、贴吧、博客/个人空间、播客、网络调查等。比如新闻跟帖,从2008年5月12日地震后,到5月19日22时,仅仅7天时间, 人民网和新华网、央视国际、中国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8家网站,地震相关新闻跟帖多达1063万条,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对这场国难的震惊、悲痛和 生死不离的同胞情谊。所以,我们需要时刻记取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考察工作时作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 论的放大器"。今天保一方平安,谋一方发展,都有必要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关注民意,消解民怨,凝聚民气,共度时艰。
网络信息和观点如此丰富,这就给各级领导干部带来一个问题,如何在非常繁重的公务之余读透互联网?靠秘书或信息部门人工浏览和摘报网络信息,难免挂一漏 万。这就是《网络舆情》杂志的初衷:帮助领导干部读网。这本周双刊杂志,跟踪梳理网上新闻事件、流行话题、社会思潮,按周发布论坛帖文、博客文章、搜索引 擎、外媒评论等热门词汇排行榜,归纳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城管商贩关系、劳资关系、贫富关系、开发商拆迁户关系等社会沸点动态,揭示突发公共事件案底,汇 集网上活跃"意见领袖"的深刻见解,以及普通民众的网言网语和手机短信。一册在手,一年百册,可以保证您对网络舆论的高度敏感性,帮助您了解网络舆情发生、发酵和消解机制,掌握危机管理、网民沟通、媒体关系的基本技能。
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网主办的这本《网络舆情》杂志,有突出的优势。党中央机关报熟悉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人民网是中国创办最早的新闻门户网站,聚集了一 批懂得新闻舆论传播规律的资深编辑;中央级新闻单位第一家网络舆情监测室,每年承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互联网舆情年度分析报告,走在了全国舆情研究的学术前列;借助智能搜索引擎,实现对论坛、博客帖文和新闻跟帖的自动抓取与聚类,保证了舆情分析的客观和效率;而国内各大网站中第一家舆情频道,每周数次的"舆情会商室",让我们与专家学者和活跃网民时刻声气相通。我们有充分的底气,加上认真的努力,为领导干部的涉网需求提供国内一流的服务,帮助您 把互联网"读薄",薄到半个星期24页足矣。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利益群体都借助互联网发声。《网络舆情》所做的,就是客观呈现互联网上和中国社会的真实意见构成,不做过多主观的评判,谨供领导干部参考。如果说编辑部有自己的价值取向,那可以借用梁启超1896年在《报馆有益于国事》文章中的主张:去塞求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