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对前段时间遭到公众抵制的博客实名制作一让步,中国互联网协会一官员近日透露,准备尝试在网络世界实行有限实名制,也就是后台实名制,以平衡 个人隐私和公众利益:当用户要到博客网站或BBS网站注册账号时,需提交身份证、必要证件和真实姓名等。而在前台,用户可用自己喜欢的名称。网民一旦触犯 了法律,隐私将不能再成为隐私,会受到监管。(《东方早报》11月29日)
这个有限实名与之前的纯粹实名,有多大区别?正如有网友 诙谐地评价说:后台实名,貌似很温婉、很宽宏大量。言外之意,除了我,仍然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别怕――废话,怕的就是你。公众之前所以反对网络实名制, 其实不是害怕自己的实名会被另一个公民看到,而是害怕自己在网络上的表达,时时处于权力目不转睛的监控之中,害怕的正是"后台的那双眼睛"。虽说"不干坏 事怕实名干嘛",但在网上说话时时被人盯着,这种窥视已经使表达失去了自由的内涵。既然反对实名制反的就是权力监控,"后台实名"的有限实名制,并没有改 变权力监控的本质。
说实话,笔者一直认为发明实名制的人并不聪明。因为这个制度根本就是个名不副实的花哨玩艺儿,最多只能满足一下 领导干部某种"躲在公民背后洞察一切"的管理幻觉,满足一下部门领导"谁在网上发帖批评本部门,查查他是谁"的权力幻觉。实名制一个萝卜一个坑,仿佛可以 透明地监控公民的网络言行,其实这种透明,纯粹只是一种幻觉,因为"每个人会不会按照制度预期那样,都使用自己的实名",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监督实施的前 提。试想一下,为了保证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实名上网、实名注册博客,这需要多大的监督实施成本啊!在整体诚信失范、配套制度缺失的环境下,监管者预期中的那 个实名制,根本难以实现。就像老鼠防猫,给猫戴上铃铛当然是防猫的绝妙主意,可谁去给猫戴上铃铛呢?实名制确实有"透明监管"的功能,可谁去监督每个人都 用自己的实名登记呢?在造假技术日益炉火纯青的现实中,一个坏人是能很容易钻过实名漏洞的,真正是"防君子难防小人"。
鼓吹实施实 名制的人很理直气壮,说网络不实名,导致了不负责任的言论和侵权纠纷,所以要以"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实名制进行约束,促使其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我觉得这个 逻辑,倒置了权利与责任的关系。说要以实名制强化公众博客表达的责任,可先问一下,公众的博客表达权利,有没有先得到保障?权利尚未受到保障的情况下就先 强调"以实名强化责任",这种"无权利的责任",很多时候会成为限制公民表达的借口。
当下部分国人的博客表达呈现出失范状态,如"口无遮拦地大发一些缺乏理性的言论",如"利用博客的互动性和广泛传播性扰乱社会秩序"等,部分原因正是因为表达权利未受保障而非表达自由过多。
一方面,博客表达的兴盛,本身就是其他表达渠道不畅的反映。当其他更正当和理性的表达途径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时,只能依靠博客这种开放的技术手段;另一方 面,言辞不文明、言论偏激、恶意起哄等不负责任的博客表达,很多时候也是表达权受压抑的产物。不平则鸣,表达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如果这个权利未得到充 分保障,公民不负责任、偏激地表达也就有了道德资格。
实际上,无论从实施成本和实施效果来看,保障公众的表达权利,是让他们为自己 言行负责的最好途径,外在管制是最蹩脚的手段。如果一个人的表达权利首先受到保障,他不仅会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在畅所欲言中珍惜自由表达的权利,还 会对言论空间的秩序形成一种"共同的利益感觉",抵制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损害大多数人自由表达空间。民间会自下而上地进行表达自律,无须权力自上而下地 限制。自律内在于自由,有自由才有责任,这才是公共治理应有的制度理性。
退一万步讲,即使非要实行实名制,也首先要防止公权力滥用实名制限制公民表达。后台实名之下,公权部门是很容易掌握后台实名信息,打击那些批评自己的人。要知道,防止权力的腐败,要永远先于防公民的不负责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