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 这是前天写的一篇短文。我只是说一些大多数人都可以想到的“常识”。没想到居然到处被屏蔽……
禁,还是不禁? ---- 诺奖带给中国的尴尬
郑海平
2010年10月8日,诺委宣布:中国的L先生,获得该年度之合平奖。
对于我国政府而言,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此时此刻,政府面临一个决策:是否禁止这条消息在媒体的传播?
笔者以为,政府就不必、也不应该封锁此消息。理由很简单:第一,从法律上来讲,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人民享有言论的自由,政府不应该随意限制此种权利。第二,从事实上来讲,如果政府试图限制此消息,恐怕也是“自欺欺人”。在政府采取行动之前,大多数网民已经获知了此消息;而即使那些目前不能通过网络获知此消息的人,若干年之后,也必然是要知道的。
当 然,在我们这个国家,以上两个理由,恐怕根本不能说服政府。政府可能认为,如果不对这个消息加以封锁,就可能危害国家“稳定”。依本人目前或许是比较幼稚 的看法,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当前形势下,政府应该放开言论,乘此机会,推动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具体而言,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
首 先,不应该将这个问题过分“政治化”。在颁奖前一周多,我国外交部曾“警告”挪威;而在颁奖之后,《人民日报》又发表文章指出,诺委此举“会给中挪关系带 来损害”。这未免有失大国风范。须要知道,诺委不过是挪威的一个非政府组织而已,与挪威官方并无直接关系。只要他们遵守挪威的法律,他们就可以把奖项颁给 任何一个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选,挪威政府是不能直接干预的。现在,我们的政府应该冷静,不要再向挪威政府施加压力,免得让国际社会耻笑。
其 次,不必认为诺委对中国有“敌意”。他们把这一奖项授予一位中国公民,只是因为他们认为此人对世界和平(以及人权事业)做出了一些贡献。这并不是说中国“ 不和平”,也不是说中国的人权状况很差。事实上,在授奖词中,他们明确指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中国取得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 二经济大国,使得数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他们所以将此奖授予L先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促进中国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党和国家,不也宣传要让国家成为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么?不也声称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么?
最后,但也许是最重要的是,政府应该自信:即使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也不会给中国造成“动乱”。此时此刻,大多数网民事实上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我们都还是“情绪稳定”的。事实上,无论有没有看到这个消息,我们都还是继续我们的工作、学习。我们不会仅仅因为这个消息而认为L先生的做法是“正确”的,更不会因此而参加“颠覆国家政权”之类的行动。中国发展到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多数人还是爱这个国家,还是希望这个国家繁荣、稳定的,政府应该有这个自信。
当 然,这种自信不应该是一种盲目的自信。正如其它国家一样,中国也有自己的问题。这些年来,经过我国的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但积累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更可 悲的是,面对社会上的诸多问题,面对权力,我们却往往不得不沉默,不得不低头……在此种压抑的氛围中,社会上的许多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长此以往,恐怕 问题会越来越多。所以,笔者以为,中国要解决当前诸多问题,首要一点,就是要开放言论。唯有如此,贪污腐败、权力横行之事,才能有所收敛;社会正义,才能 逐步得到重建。
说到这里,不得不谈谈“普世价值”的问题。刚才讲到的言论自由问题,似乎是一种西方的“意识形态”;而诺委将奖项颁发给L先 生,也有人认为是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攻击。笔者是热爱中国文化的,亦希望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保持自己独立的特色。但是,中国人毕竟还是人。 就算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也应该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为前提。譬如,西方人讲“人人平等”,而我们中国传统中有一种“男尊女卑”的说法,是否要将这 个传统保留?要回答这个问题,至少应该允许女同胞们发表意见,而不能只是由男性“家长”们说了算。如果女同胞们不同意的话,这样的“传统”,不保留也罢!
在西方“意识形态”的攻击面前,中国要警惕,要自信。但没有必要将它封杀。封杀恰恰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就不怕别人“指手划脚”,也不会用卑鄙的手段将对手“打倒”。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文化,也当如此。
欢迎下载《声音・法治》周刊: 点击下载第4期 (2010.10.5)
转载或引用本博客内容须注明“转自 雅典学园法律博客:平若水 ”字样,并标明本博客网址 http://www.yadian.cc/people/2113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