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火长城(GFW)不断继续升级以及扩大化敏感词的情况下,已经越来越浮现”狗咬尾巴定律”,也就是防火长城将审查者自己伤害,这也是过去一直分析为什么审查制度有害于国家创新,甚至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的论据。
“狗咬尾巴定律”,是来自我观察到狗的一种有趣的习性–追自己尾巴( Dog Chasing Tail), 也就是小狗在看到自己的长尾巴在动时,他难以有本体知觉知道是自己的尾巴,于是就开始转圈追逐(所以也称为Whirling,“打转”),这甚至会变成一 种怪癖,因为当他偶尔追上并咬上一口,就会伤及自己,不但尾巴受伤,而且造成狗的心理创伤。形成“狗咬尾巴”的原因可能来自于简单的乐趣,或是由于希望吸 引主人的注意力,或者内心焦躁,不管如何形成“打转”的习惯后会有病态,甚至伤害自己,所以这种行为在动物心理学上被视为一种疾病,并且需要辅助治疗方能 够避免沉迷,或者导致更深度伤害。
“狗咬尾巴”理论引入到审查制度的研究中是一个新方法。在经过“猫追老鼠”,“可爱小猫” 理论阶段后,中国的审查制度仍然在不断推进。只靠过去的“猫”和“老鼠”的区分已经不能满足于解释一些现象,因为过去往往认为审查者是猫,他们有清晰的原 则和界限,知道什么东西该去追,而“老鼠”则是努力躲闪,避免被审查者所击中,或者改变路线绕过审查者。但是随着审查体系的升级,审查者自身都经常误判何 种信息是要被审查的信息,而被审查者也常常被审查机器误伤,变成了审查体系的被审查对象。
对于“可爱小猫”理论,Ethan Zuckman 认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哲学佯谬,与中国的“投鼠忌器”的哲学类似。不过在中国这种忌讳也时常被打破,以至于鱼死网破的双输情况比比皆是。之所以才出现Google 被迫退出中国的问题,正是“可爱小猫”被击中的案例。
“狗咬尾巴”定律被引入,是要说明当审查心理逐步衰老化、病态化,信息弥散后,审查者本身和被审查者本身实际上是一体的,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是存在 于不同的部位,就像脖子和头是没有明确的界限一样。 当过去审查者以追逐被审查者为乐趣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一种惯性和心理定势,当审查者追逐到被审查者的时候,是最兴奋的时候,但是接踵而至的 则是自己咬到自己,病痛加强,这种问题越来越凸显,无法回退。 姜迅手机发“不良信息”、QQ屏蔽“长春”、我爱北京***,拥护敏感词领导的大学招生简章等等都是很明显的事例,而且会越来越多。
在新的审查空间中,信息主体的数量增加了很多倍(从2002年-2008年约124倍),也更趋近于一个连接的合体,但是“猫追老鼠”定律、“可爱 小猫”定律仍然是有效的,而在新的加上“狗咬尾巴”定律,审查制度和被审查的结果之间的图景就更加完整清晰了。 审查制度的最终悖论在于没有办法确定自己在追咬自己的器官,而越加大力度,尾巴跑的越快,就需要更快地速度,最后导致眩晕和乱咬,咬中的一瞬间,也是最为 惨烈的时刻,因为成就感和疼痛感同时达到高潮。
有关“狗咬尾巴”定律的更多辨析,会有专题文章“审查制度”来研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