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泳 来源:http://huyong.blog.sohu.com/148107747.html
互联网特区是个冷笑话
胡泳
2010年愚人节前夕,一群鼎鼎大名的互联网企业家在深圳开会,从中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丁健建议深圳应尝试成为互联网监管特区:“互联网在深圳可以完全放开,不要防火墙过滤,应该看看在更加自由的环境里,互联网是更乱了还是怎么样,这样才可能探索出一个适合中国的互联网监管方式。”新浪网创始人、点击科技CEO王志东呼应说,“深圳一直有特区的文化和血液,一些互联网的创新与现有监管模式的矛盾在全国解决起来不容易,但深圳作为特区,是不是可以搞一个大的试点?”
接下来的报道更为雷人:在深圳互联网产业发展策略咨询会上,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对话凤凰网科技时表示,互联网是深圳今后若干年的新兴主导产业,深圳建设“互联网特区”是可行的(3月28日凤凰网科技)。倘若不是亲眼看到白纸黑字的报道,我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愚人节的笑话——而且,这个笑话还那么冷。
啥东东叫“深圳互联网特区”?从词源上说,它和当年的深圳经济特区似乎存在连带关系。1979年8月2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批谁,在深圳市境内划出300余平方公里地域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特区边上树了“一道墙”,以此隔开经济特区和内地,这道线被香港人和深圳人称为二线关,而深圳与香港之间为一线关。在关内,深圳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和建立大量电子工厂,吸纳了大批劳动力,以低要素的成本拉动了经济指标,把南海边的一个渔村变成了人均GDP居全国前茅的现代化都市。
以此来推演,深圳互联网特区难道也要在中国互联网中生生切出一块“高墙”围起的地方,在其与香港之间建立一线关(没有这道关,谷歌何必退往香港,留在深圳就是了,还可以拉动深圳的互联网产业),在其与内地之间建立二线关(有了这道关,深圳的网民就有福了,可以在关内同世界上其他地方自由交流,信息不必经过多重过滤,政府可以借此学习究竟如何管好互联网)?深圳互联网特区建成之时,预计网民们会掀起声势浩大的移民高潮,而政府也可以收费向外来者颁发网络边防证。
到此,你还没有感到这个笑话的冷意?经济特区建设者固然可以建立物理世界的一线关和二线关,但互联网特区的倡导者们有没有发现,网络世界的一线关和二线关之间是自相矛盾的?正如一位推友@cxzj所说:如果说互联网特区,香港现在就是,在防火墙的阻断之下,它对内地的IT业者有意义吗?如果把内地与香港之间的防火墙撤掉,整个防火墙还有意义吗?这是互联网信息流,不是实体人流物流。防火墙开放一个口子就等于整体倒塌,哪里还会有什么特区?
如此来看,所谓的深圳互联网特区根本就不可能是有关监管放松的特区。事实上,在媒体报道中,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在表示深圳市建设“互联网特区”具备可行性的时候,从未明确说明他所指的“互联网特区”是否包括监管层面。他所强调的仅仅是,目前深圳已经有了互联网产业的完整发展规划,这些发展规划的实施,包括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互联网企业的扶持、互联网公共基础的研发和人才的培养,将推动深圳互联网的迅速崛起。
仅仅从这些产业规划来讲,看不出深圳有多少建立互联网特区的必要性。如果说是希望深圳市政府按照企业家们的愿望给当地的互联网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不再让他们受到不必要的干扰,那么,政府多干些实事就是了,也完全没有必要唱“互联网特区”的高调。
中国的互联网管理是个整体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进行局部实验的问题。要么全国都是特区,要么不存在深圳特区。互联网特区是个冷笑话,因为它在逻辑上是无法存在的。比方说,如果QQ成为一个完全自由的交流场所,你在内地和深圳之间屏不屏蔽QQ呢?如果你屏蔽,那就打击了深圳的互联网产业,而且,马上会产生兴隆的代理生意;如果你不屏蔽,那就等于把网络特区同时覆盖全国,这时,特区还“特”吗?
我们并不想让网络全然失去管制,成为一个混乱的、暗无天日的场所。我们所能希望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形成大量相互竞争的公司和高透明度的监管,再辅以好挑剔的公民,这些因素彼此间的作用是一种最佳的动力,能使中国的互联网灵活地做出回应并真正地服务于公共利益。这样的努力并不能依靠建立一两个“特区”而实现,在局域网中再建局域网尤其无用。
(原载《南方都市报》2010年4月10日,此为未删节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