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中文网志年会和“我在中国(CoChina)”明天会有一个同步进行的活动,探讨“网络是否真能成为理性对话的公共空间”:
互联网诞生四十年,很多人认为它开创一个新时代的标志之一就是提供了人和人之间可以自由沟通的公共空间,在这里差异得以存 在,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人能够进行交流和沟通,经由对话共识逐步达成。然而现状并不那么乐观,看看博客、论坛后的留言便可知有多少人是真正读懂作者原文 后才发表意见。和传统媒体相比在网 络发声太过容易,而人们又被压抑得太久,于是喧嚣之中大家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却没有人在乎别人究竟说了什么。
正如时评作者梁文道在《人人都是作家,但却没有一个读者》一文中所讲:“在一篇一万字的文章里看见一句令我不满的话,忘记剩下那部分吧,我要写一篇两万字 的回应来批判它。我为什么要耐着性子看完那 篇东西呢?我为什么要深入甚至同情地理会它的真正含义呢?它只不过是我用来表达自己的机会和借口罢了。”网络是否真能成为理性对话的公共空间?CoChina第五场,将在香港(亚洲博客节)和广东连州(中文网志年会)同时举办,邀请宋以朗、朱大可(香港会场)以及胡泳、杨恒均(连州会场)等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明天的正式讨论之前,我想从一个不同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个观点,绝大部分人在传统媒体掌握唯一话语权的时代,根本就没有途径发表自己的想法,不仅没有他们理性对话的公共空间,甚至连非理性表达的空间也没有,对少数精英人士来说在公共空间的理性对话才是可能的。
所以,尽管我们现在问“网络是否真能成为理性对话的公共空间?”,但不能因此就误认为网络时代的交流是在倒退。
第二个观点,在线互动交流有书面媒体不具备的实时性,而没有当面交流的现场感,它的形式决定了对对话者的要求与传统方式大为不同,快速的提炼、搜 索、收集、组织信息和精炼、准确的表达成为网络时代严肃对话者的必备能力,只是现在的网民,特别是在传统领域仍能呼风唤雨的精英,大多还不具备这样的能 力。
所以,理性对话的困难可能是暂时现象,等到自然淘汰掉一批跟不上时代的知识分子,情况或会有改观。
第三个观点,网络上任何个人都已具备了个人媒体的身份,但他没有传统媒体和网络大型网站的影响力,他的影响力来自于后者和其他个体的转载、加工,他 可以是信息的源头,但无法控制信息的传播,倒是要迎合这些广播转发渠道的偏好才能使自己的声音传播得更远;同时,个人作为媒体还没有传统媒体自律的意识和 监管的环境。在人性虚荣、贪婪、虚伪等特质的推动下,当非理性的声音为主流所爱时,愿意倾听和能够坚持理性对话的个人将十分稀少。
所以短期内,理性的公共对话不仅是困难的,而且还可能越来越没有空间。
但我相信,当网络成为最主要的对话渠道和第一媒体,当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知识共享和智力交流活动不得不以互联网为主时,网络作为理性对话的空间就会水到渠成,因为现代社会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需求必然要求有这样的对话空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