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希光
网络公众外交时代的到来
网络公民外交,也可称网络公共外交、网络渗透外交、网络群众外宣运动。这是一国政府把过去通过传统媒体开展的政府外交、政府外宣变为通过新媒体的个人对个人的网络公共外交。
希拉里担任美国国务卿后,全力推行“互联网外交”战略,主张美国的全球外交推动不 只靠外交人员,还要靠“全民网络外交”,要鼓励美国公民与外国人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实现美国的部分外交战略。近年来,美国政府机构、媒体、非政府组织、 学界、智库、基金会、培训机构等都在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开展“网络公共外交”,鼓励美国外交官、美国记者、教授、交换学者和学生、旅游者及其他美国公民通过 互联网推销美国外交政策、美国政治制度和美国价值体系。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2009年6月表示,Twitter等在伊朗德黑兰 抗议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社会网络是“美国的重要战略资产”。这种通讯技术在全球普通民众间触手可及,盖茨说,“由于信息无法再完全掌控在政府手中,这种 技术进步是世界各地自由的巨大胜利。”①作为美国的重要战略资产和战略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网络公共外交是针对目标国家设置新闻议程、制造新闻框 架、偷换新闻语境,制造猜测新闻、敏感话题,变美国价值观为普世价值观、变美国的新闻标准为唯一正确标准,为实现美国战略目标,不仅制造国际舆论压力,更 大目的是在别国为当地政府制造国内舆论压力和国内动乱。在印刷媒体、广播电视和网络技术出现前,人类靠口头传播。今天的新闻传播则更多是通过网络口传新 闻,其中的传播平台和渠道有:电子邮件、移动电话、短信、彩信、微型博客(Twitter)、博客、视频和图片分享网站。
由于网络口传新闻的接力性、迅速性、廉价性和匿名性,通过网络口传的任何新闻 和宣传所激发的同情和愤怒,给别国政府带来的舆论和政治压力巨大而有效。近年来,无论是美国政府对外开展的公关,或是民族分裂分子和其他极端分子开展的活 动,越来越多地采用社会网络的口头传播形式,在特定群体中、圈子内或他们的同情者之间散播。他们通过网络,如电子邮件、Twitter、 社交网等,跨过国界到他国开展非法政治活动、绕过当地国家法律惩罚组织抗议和暴力活动。 伊朗大选后,美国发现它不喜欢的内贾德当选,在美国政府支持和操纵下,Twitter、YouTube、Facebook 和Flickr都成了伊朗反对派与国内外信息传播和抗议活动的联络渠道与组织平台。传统上,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主要是通过国际广播,如美国之音、自由亚 洲电台、自由欧洲电台等政府资助的国际传播手段策动别国的国内动乱。伊朗大选动乱显示,西方国家政府今天已经不再需要直接资助某个政府电台或新闻机构作为 中介,对敌对国家开展宣传攻势。美国的网络公众外交在伊朗大选动乱中达到了空前规模。
经过新媒体的渗透、议程设置和新闻策划与传播,伊朗反对派至少争取到了美英的空前支持。谷歌和 Facebook迅速加入了波斯语的阅读和写作功能,促使更多伊朗民众加入抗议队伍。
在美国国务院邀请下,为了不影响国外与伊朗国内抗议者的信息交流,Twitter 公司还推迟了例行的设备维修。在西方主流媒体煽动下,西方民众,特别是美国那些敌视伊朗的民众被动员起来。成千上万的西方人士特意把Twitter的时区 调到德黑兰时区,制造绿色面具,加入声援伊朗反对派穆萨维的Facebook,以展示国际社会与反对派坚定站在一起。
尽管西方公众与伊朗反对派在网络上交换的大量新闻的真实性难以查证,但是,这种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西方支持伊朗 反对派的网络活动显示网络渗透已经成为当代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最有力量的工具。伊朗大选动乱显示,新媒体时代的社交网络不仅改变了国际传播的生产接受方 式,更为国际传播重新划了边界。伊朗政治动乱展示了美英等国利用社交媒体开展群众性外宣攻势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穆萨维领导的反对派通过微型博客 Twitter和社交媒体网,与国内外支持者广泛联络,在美英支持者教唆下,伊朗反对派利用Twitter和Facebook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反对派领导人穆萨维的脸谱网页facebook 在5月份只有5000名支持者,而到6月大选结束后, 增加到 11万支持者。这些支持者不断在穆萨维的脸谱网上更新新闻,其中包括抗议集会消息、反对派受害者名单和相关文章链接。 抗议示威的视频和图片,特别是那些反映警察暴力的图像被上载到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 和图片分享网站 Flickr上。这些图片和录像往往直接从手机发到网上。
美英政府和媒体与这些网站形成很好的舆论互动。伊朗动乱期间,反对派的主要宣 传工具是美国之音(波斯语)和BBC的卫星电视频道和网站。美国之音把微型博客、用户自创视频和博文整合到其新闻报道里。很多伊朗人是从美国之音和BBC 波斯语广播中获取新闻。动乱期间,除拥有1500万观众外,美国之音网站访问量增加了800%。
在回答有关美国国务院是否应该远距离指挥伊朗抗议活动的问题时,美国负责网络 匿名链接(Tor)项目负责人Andrew Lewman说,“新媒体的力量仍然有一定局限。假设你在伊朗,这时一个美国人发给你一条短信说:‘抗议去。’你会问他:‘你是谁?’而不是马上跑上街去 抗议。”关系和信任非常重要。在这方面,美国之音能够在伊朗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受观众信任和依赖。BBC、CNN和美国之音不加核实地实时播发这些网络 传来的信息。美国之音每天从伊朗收到300个抗议视频,通过美国之音播出。美国之音的记者自己也怀疑这些视频真实性有多大。美国之音波斯语频道记者 Derakhshesh 在2009年7月美国民主基金会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不禁问自己:“这些视频的内容是真的吗?”②
中国如何面对网络公众外交?
从当前国内外政治话语与新闻话语看,在网络渗透和网络公众外交方面,美国的政治话 语体系不仅成为判断是非的合法标准,而且是一种攻击型的话语体系。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软实力上的脆弱、话语缺乏独立自主的创新、在政治正确性标准上往往 受制于西方国家,中国的政治和新闻话语体系在国际传播体系中,处于边缘,总是处在防御状态,不停地遭到合法性的质疑。在很多重大事件中,我国在国际传播中 的话语很多时候就显得“支支吾吾”。
冷静考察今天的互联网会发现, 使用互联网发动群体事件、制造暴乱和暴力事件的有恐怖分子、政治极端分子、宗教原教旨主义者、邪教组织和其他各类活动分子。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的网络活动 成了各国政府、警方和情报部门的头痛问题。在网上,各种活动组织、极端分子、分裂分子和恐怖分子都称自己是在为民主、自由和人权而战。如果禁止这些言论和 网站、论坛,会被西方社会攻击为压制自由民主。但是,谁是民主和人权斗士?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如果热比娅在与美国作战,她就会被美国媒体描绘成一个西方的恐怖敌人。而热比娅与中国对立,结果她成了西方政界和媒体上的人权英雄。在国际舆论战争中,民主、人权和自由,不过是各国政府根据自身利益需要,给别人粘贴的一种新闻标签和政治标签。
新疆暴乱后,某些西方记者从新疆现场发出来的新闻报道和图像表明,某些西方媒体在 新疆报道的“真相”更多地是为其肢解中国议程,报道“他们的新疆真相”服务。西方记者在新疆暴乱后中国政府组织的采访中,不仅报道不深入,缺乏真实的历史 背景和正确的语境,而且,只报道自己看到的现象,根据主题先行原则,在街头巷尾抓拍和采访那些与预制的新闻议题一致的新闻画面和新闻故事。更令很多中国人 不满的是,新疆暴乱后,中国政府和中国媒体提供了新疆暴乱现场真实的音像图片资料。但是这些音像和图片资料在西方媒体和Twitter、YouTube 上,通过现代媒体的技术手段,对画面重新切割,对声画配置重新组合后,形成了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反的记忆。
在网络公共外交时代,舆论战争没有前后方之分,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有战争。那些代表不同的威胁和破坏团体,如民族 分离主义者、邪教团体、极端政治组织、社会仇视团体和其它敌对组织都在把网络作为斗争武器。这些组织特别选择那些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敌对,与中国又没有引 渡条约的西方国家,开展针对中国的网络舆论战争。面对这样一个声势浩大的网络群众运动,中国面临网络立法的巨大难题:政府难以立法限制敌对势力的网络传 播、政府难以采取合法手段限制敌对势力网络传播、政府难以在网络上,一手保证言论自由,另一手确保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由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未来网络 舆论战争形态无法预测,网络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西方敌对势力发动舆论战争的形式和手段也将不断变化。中国在应对西方针对中国开展的这场网络外交和网络渗 透战中处境艰难。中国要利用自己庞大的网民队伍、博客数量和越来越普及的社会网络人群,开展自 己的网络公共外交。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宽带网民达3.2亿,手机上网用户达1.55亿,拥有个人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 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82亿人。另外,相当部分草根博客向互动性更强的社会网站转移。③中国的草根博客和草根网民们是中国外宣的一只强大生力军。他们可以 把西藏、新疆、中国各方面的真实音像资料和文字材料,通过社会网络和博客对外广泛发布。中国强大的80后网民队伍在2008年西藏暴乱后已经充分展现其才 干。
随着网络一代走上社会主流,人们越来越多地依靠社会网络口传新闻。在当今时 代,网络口传新闻多发生在朋友、亲友、同事、同学等关系较亲近或密切的群体间。在网络口头传播前,他们间已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和友谊,相对政府的外宣产品 和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这种个人化的网络口传新闻可信度有时会更高。这个特点是口传新闻的核心,也是开展网络口传外宣活动的最佳理由。
网络公共外交和网络口传新闻具有很强针对性。网络口传新闻往往是一对一的传播 方式,信息的传播者和被传播者间一般有某种个人或兴趣爱好或利益上的联系。彼此间有一定了解。这种状态下信息的对外传播者就可以针对被传播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当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形成良好沟通效果。
很多情况下,当新疆或西藏发生暴乱,某西方人士通过电邮问自己时,他只是针对这个外国朋友的问题,讲出自己知道的事实。这种直接的传播方式是外国友人感兴趣和需要的。
网络口传新闻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廉价的信息传播工具。不需其他更多投入,节省大量 广告宣传费用。过去政府不惜巨资投入外宣活动、公关活动等方式来吸引国际目光,以产生“眼球”效应,还不如通过网络口传新闻这样廉价而简单的方式达到这一 目的。回头看看伊朗大选的新闻传播,无论是真实发生的,还是西方策划的,这些社交网络上的新闻获得了巨大传播效果,充分显示了网络公共外交和网络口传新闻 神奇的传播力量。在利用社交网络上,美国政府采取了具体措施,实施网络公共外交。白宫同时在社交网站“我的空间”和“脸谱”上开设网页,并通过 Twitter发出第一批讯息,由此全面进军美国主流社交网站。国务院网站则被希拉里升级改版,网站链接的谷歌地图可以显示国务卿每次出访的行程,在“给 国务卿发短消息”栏目里,网友可以通过网络或手机向希拉里提问。联邦调查局每天会在Twitter上公布新的起诉案件、通缉犯信息等。驻阿富汗美军6月初 也推出“脸谱”和YouTube网页,并注册了Twitter账户,其在Twitter上发布的美军在阿丧生的消息,甚至比正式新闻稿早了数小时。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有千百万人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形式与国际上的各种社 群建立了个人联系,并通过各种语言与他们保持交流和信息沟通。每一个有国际交往经验和能力的中国人都与国外某个群体有着某种社会网络的联系。正所谓物以类 聚、人以群分。这个中国人通过网络公共外交和网络口传新闻,与他或她的国外社区开展中国的外宣,由于其建筑于人们各种社会需求心理之上,所以比传统外宣更 自发,也更易于接受。比如,在社会网络里建立信任关系,寻找目标受众,建立一对一的对话交流。此外,在社会网络里,建立有公信力的名人博客、名人网页、名 人Twitter 等。
通过中国网民向国外口传新闻,会比传统媒体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在网络口传新 闻,传播者是你的朋友、亲友、同事、同学、同乡等关系较为亲近或密切的群体。总之,抓住社会网络大发展的时机,制定中国的网络公共外交战略,积极主动地开 展中国网络外交,让国际社会在社会网络里认知中国,在社交网络里塑造中国国家品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注释】
①美国防部长:Twitter是重要战略资产,http://www.sina.com.cn,2009年6月19日
②A meeting on the Role of New Media in the Iranian Elections,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July 7,2009,Washington, D.C. http://pomed.org/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09/07/pomednotesnedmedia.pdf
③CNNIC2009年7月16日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④网络成西方渗透工具网络政治化成世界话题,《环球时报》,2009年7月3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