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艾滋病工作者也反绿坝

来源:RFA 中国博客

中国政府有意推广的绿坝过滤软件不仅受到大量网民的抵制,也引起一些民间卫生专家的担心。绿坝软件是否会把有关性教育、同性恋的信息与色情信息一起过滤掉?它会给网络上的艾滋病防治教育带来什么影响?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安培与中国民间艾滋病防治教育专家万延海先生就这些问题进行对谈。

记者: "您是一位中国民间艾滋病防治工作者, 为什么绿坝网络过滤软件引起您的注意呢?"

万延海:"绿坝 就是中国政府要求电脑生产厂商在7月1号之后,电脑要预装。名义上是保护青少年软件,实际上它包含很多很多政治监控一些内容。"

记者: "那么绿坝这样的网站它跟艾滋病防治有什么关联呢?"

万延海:"保护青少年接触不良信息方面,这个绿坝软件实际上它有广泛的审查,很多审查把同性恋的信息,或者其它的一些可能的性教育的信息都给卡掉啦。这是绿坝审查的很重要的领域。这个绿坝审查会带来什么后果? 它会带来你不仅仅不能浏览同性恋的网站,你自己处理和同性恋的文字也会变得很困难。你的电脑可能处理有关同性恋的这种文字可能会变得非常困难,那么这样的一些词汇被审查掉。如果比如说一个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同性恋了,如果家长要写一封信去象心理学家去求助,去询问一些问题的时候,让他用电脑写字真的很困难。"

记者: "您的意思是说性教育或者说有关同性恋的信息会被绿坝软件过滤掉吗?"

万延海:"对。同性恋会被绿坝软件过滤掉。同性恋网站的站长去查过了,已经被广泛的报道。"

记者: "那总的来说可以让信息自由的流通的网络呀,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有多重要?"

万延海:"艾滋病的这种防治,它可能需要对青少年进行基本的性教育。当青少年需要了解性的知识的时候,如果学校可能不能提供充分的信息和需要,没有这样的信息的时候,那么互联网网站这样严肃的一些网站,他们能够提供一些基本的性的教育信息。那么对于青少年认识自我,对他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另外一方面确实防止青少年互联网上受到伤害,这里面怎么来把握这个分寸? 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记者: "万延海先生,说到绿坝呢,现在也不是中国政府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网络控制,以前中国有很多类似的措施,在过去的类似的网上控制措施中,有涉及到艾滋病的信息被过滤掉吗?"

万延海:"就是在02年的时候,当时政府有一个行动是针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行动,当时我去网吧里去捡索一些信息,在网吧里上不了艾滋病信息网站。我们一打我们的网址电脑上有关于性的那种就给屏蔽下来了。"

记者:"所以你的意思说绿坝软件广泛使用的话,对中国民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还真的会有很多影响?。"

万延海:"网络是个双刃剑。一方面网络开放了社会空间为人与人的交谈便利;另外一方面它也带来了很多风险。这个风险就包括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色情的东西,或者说性的自由更加便利,没保护的行为可能不太会受到关注;还有在一些网络的领域行为当中可能有暴力的行为;一些犯罪的行为。这个是网络带来的负面的东西。另外一方面也使得人们通过网络来传达保护或者疾病预防知识,通过网络来推动安全和性的教育。那么这些就是一个正面的东西。"

记者:"那么在网络的管理和艾滋病的防治这方面,你对政府有哪些建议呢?。"

万延海:"在一个网络时代,管理就要考虑,管理要适度。还有一个我们要考虑我们的现实能不能管得了。 还有一个就是怎么来利用网络这样一个特殊的平台,用人自身的能动性去教育人们去做好自我保护。对青少年来讲也确实需要有一些软件来帮助青少年对一些对青少年有害的东西。但是这种软件不应该政府强制,应该由消费者自由选择了。还有这样一个软件不应该由政府投资让商家来买这些东西。应该是可以由企业他们自己来研发这些东西,消费者管理来推动这些东西。这样一个保护青少年的软件应该是不应该有太多的价值偏见的。应该考虑的是对所有青少年都适用的。"

记者:"你刚才讲政府在这些网络控制的时候,有时候把同性恋或者一些性教育作为敏感信息,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万延海:"当然没道理。因为不仅仅说绿坝把同性恋给审查掉了。那么从今年一月份开始中国政府就一直采取严打措施,就打击同性恋网站,大量的男女同性恋网站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警告。从色情网络上面确实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也有提供信息、教育、法律维权等其他内容。那同时也有网上说的禁止的东西。但是这个管理者应该有个度,政府去面对同性恋网站中存在的一些可能的法律禁止的问题的时候,他就采取简单的措施把大量的一些重要的东西给关闭了。这个恐怕就是一个很错误的一个做法。"

记者:"所以总得来说您担心绿坝施实后会对互联网上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危害。"

万延海:"也有危害,因为网站推行了之后形成了很多群体,那么很多艾滋病的组织习惯于通过网站和不同的群体去打交道。政府采取一个粗暴的简单的办法勒令我们把它关闭的话,那就使得网站取得一种不安全的状态,很多的工作很难去让我们开展。"

以上是本台记者安培与中国民间艾滋病防治教育专家万延海先生进行的对谈。

没有评论: